平生瓢笠兴何长,游到名山喜欲狂。
日观峰头闻叫啸,日穷云海见扶桑。

【注释】

闻冯咸甫游太山诗以赠之平生瓢笠兴何长,游到名山喜欲狂。

日观峰头闻叫啸,日穷云海见扶桑。

【赏析】

《闻冯咸甫游太山诗以赠之》,是一首七律。《旧唐书·文苑传》称“元结与柳冕、韩皋、陈京、蒋镇等为文章友”,而这首诗中也提到了冯咸甫,可见元结和冯咸甫有交往。冯咸甫,字子安,河中人。元结在《赠冯氏子安诗》中说:“予少尝闻君名字,今时一遇又相知。”可见他们之间有很深的交情。

元结在《送冯著使西川因寄荆南李大夫》中提到:“君自太山来,我自太行去。”说明两人都曾游过泰山,并且都有从泰山出发,经过太行山再到达荆门的经历。因此,冯咸甫游泰山,元结当然要写一首诗送给他。

首联“平生瓢笠兴何长?游到名山喜欲狂”。这是全诗的第一句,也是全诗的总领。意思是:平生喜欢打渔,看到风景好的地方就非常高兴,高兴得想放声高歌。

颔联“日观峰头闻叫啸,日穷云海见扶桑”。“叫啸”就是鸣叫,这里指鸟鸣。“扶桑”是太阳的别名,古代传说太阳是从东方升起,故称东升的太阳为“扶桑”。意思是:站在日观峰顶听到鸟儿的鸣叫声,太阳快要落山了,在云海之中看到太阳升起。

这两句诗的意思是:平生喜欢打渔,看到风景好的地方就非常高兴。高兴得想放声高歌。站在日观峰顶听到鸟儿的鸣叫声,太阳快要落山了(即日将尽),在云海之中看到太阳升起。诗人用两个典故来写景,第一个典故是《庄子·逍遥游》:“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蟪蛄者……朝菌者……其生若浮萍,其死若流萤……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所以“日观峰头”是指太阳即将落山的地方;第二个典故是“扶桑”,即太阳。所以“日穷云海”是指太阳快要消失于云海之中。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