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溪探芳杜,香气袭我衣。
贪得不知厌,竟踏明月归。
空堂烧短烛,馀情付清徽。
曲罢发长叹,此意识者稀。
【注释】
1、沿溪:顺着溪水。
2、探芳杜:即探春,指春天刚到的时候,花刚刚开放,香气袭人。
3、我衣:我身上的衣裳。
4、贪:贪恋。
5、月归:月亮落山了。
6、清徽:指笛声。
7、长叹:叹气。
8、意者:意思是。
9、识者:知道的人。
【赏析】
这是一首咏笛诗。诗人在江阴寓所闲居,心情郁闷,借吟咏之兴来排解忧愁。这首诗是作者寄情山水,以抒其怀之作。
首句写景,“沿溪”,点明地点;“探芳”,说明时间。“探”字用得极妙,表明诗人在春天里,踏着溪边的芳草而来。“芳”,“香”。这句是说,沿着溪水边去寻访那盛开的春花,只见满溪都是芬芳的花朵,阵阵花香袭来,扑面生寒。一个“袭”字,既写了香气的浓郁,又写出了诗人被香气所迷醉的感觉。
次句抒情,“香气袭我衣”,是说那袭人的芬芳香气直往人身上扑来,使人感到有些不耐。这一句看似平淡无奇,其实却是全诗最关键的一句,它把读者带进了一个清新幽雅的境界之中,令人仿佛看到诗人漫步溪边,陶醉于那迷人的花香之中,完全忘记了周围的一切。
后两句写景,“贪得不知厌”,是说诗人贪恋眼前的美景而忘了回家。“竟踏明月归。”这一句是说诗人一直走到天黑才回到家中。“空堂”,是说诗人回到自己空荡荡的书房。“余情付清徽”,是说诗人将余下的心情寄托在笛声上。“清徽”是说笛声清脆悠扬。这一句是说,诗人一边听着笛声,一边沉思着。“曲罢发长叹”,是说一曲结束,诗人不由得叹息不已。“此意识者稀”,是说这样的境界已经很少见到了。“意者”,是说大概只有懂得欣赏的人才能体会到其中的情趣吧!
从这首小诗来看,诗人对美好的事物总是难以忘怀,常常沉醉其中而不能自已,甚至到了忘返的程度,因此他才会发出“此意识者稀”的感慨。这种心境是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