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想名山久,因之驾海来。
潮从天上涌,刹向屿中开。
金粟山为钵,莲花水作台。
磐陀望三岛,咫尺是蓬莱。
【注释】
游补陀:游历补陀山。补陀,即补陀落迦,在海南岛西南,为南海诸岛中最大的一个岛。
梦想名山久:梦寐以求,向往着名山大川。
因之驾海来:于是驾船出海而来。
潮从天上涌:潮水从天上涌出。
刹向屿中开:佛像向着岛屿中央的石窟而立。刹,梵语“僧伽”译音,意译为“塔”。
金粟山为钵,莲花水作台:以金粟山作为佛钵,以莲花水筑成佛台。
磐陀望三岛,咫尺是蓬莱:在磐陀山上眺望三岛(三神山),眼前就是仙界蓬莱。
【赏析】
此诗写于作者游览补陀山时,表达了他渴望成仙的思想和愿望。诗人把对神仙生活的向往与对现实社会的不满结合在一起,借游仙之乐,抒忧愤之情,反映了当时社会现实的黑暗和不合理。
“梦想名山久”一句,点出了诗人游山的目的,表明了诗人对名山的向往。“因之驾海来”一句,说明诗人为了实现自己的愿望,不惜乘船远航。两句诗一前一后,构成了时间上的矛盾。
“潮从天上涌”,既写景也写人。这里所说的“潮”,指的是佛教中的菩萨,“天上涌”是指菩萨从天空降临到人间,这正暗示了诗人所要表达的意思。
“刹向屿中开”,意思是说佛寺中的佛像向着岛屿的中心而坐。“刹”,指寺庙;“屿”,指海岛。这里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使自然景物具有了人情味。
“金粟山为钵,莲花水作台”,用金粟山作佛钵,用莲花水筑成佛台,进一步渲染了仙境气氛。诗人在这里使用了夸张的手法,将金粟山比作佛钵,将莲花水比作佛台,这种写法既富有浪漫主义色彩,又表现了诗人对理想世界的向往。
“磐陀望三岛,咫尺是蓬莱”,诗人站在磐陀山上,眺望三岛(三神山),眼前就是蓬莱仙岛。这里的蓬莱仙岛指的是现实世界之外的仙界世界。诗人通过这样的描写,表达了自己对现实世界的不满和对理想境界的追求。
这首诗采用了寓情于景的手法,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神话传说中的仙境,抒发了自己渴望成仙的思想感情。全诗构思新颖,意境幽深,语言优美,是一首很有特色的诗歌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