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蹇蹇,王魏之伦。
在太宗时,谠言屡闻。
牝鸡祸成,徒切忠谏。
主德则昏,公节愈见。

诗句原文:

河南蹇蹇,王魏之伦。在太宗时,谠言屡闻。牝鸡祸成,徒切忠谏。主德则昏,公节愈见。

译文:
河南人刚正不阿,是君王和诸侯的典范。在我太宗时期,直言进谏的事迹频频听闻。但是,像牝鸡一样祸乱的国家,只会空谈忠言。当君主道德败坏时,他的节操会愈发显现。

注释:

  1. 河南蹇蹇:形容人物性格坚定,刚强如山岳。
  2. 王魏之伦:表示与王族、诸侯并列的高尚身份或品德。
  3. 谠言:正直的言论,指敢于说出真实情况的直言。
  4. 在太宗时:指的是唐太宗李世民的统治时期。
  5. 谠言屡闻:多次听到直言进谏的事情。
  6. 牝鸡祸成:比喻女主人(此处可能指皇后)作乱,造成灾难。
  7. 徒切忠谏:白白地表达忠诚劝告。
  8. 主德则昏:君主的道德败坏。
  9. 公节愈见:节操越发显著。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述褚河南公的形象和事迹,展现了他的政治品质和对国家的忠诚。诗中“河南蹇蹇”和“王魏之伦”描绘出褚河南公的刚毅正直,“在太宗时”则是对他政治生涯的概括,而“谠言屡闻”则表达了他在唐太宗时期敢于直谏的品质。诗中的“牝鸡祸成”比喻女主干政导致国家动荡,“主德则昏,公节愈见”则是批评君主道德衰败而忽略正义节操的重要性。整体上,此诗通过历史人物的描写,反映了古代对于忠诚、正直和责任感的重视。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