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闲图画亦堪传,身在瀛洲不是仙。
谁道当年闫立本,报功只解写凌烟。
诗句:等闲图画亦堪传,身在瀛洲不是仙。
译文:
这幅画描绘的场景让人难以忘怀,它展示了一幅宏伟的景象。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一幅生动的画作,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喜爱之情以及对生活美好瞬间的赞美。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勾勒出瀛洲的美丽景象,让读者仿佛置身于其中,感受到了大自然的壮丽与和谐。诗中的“等闲图画亦堪传”一句,既表达了对画作的赞赏,也暗示了作者认为这种美景是值得流传和赞美的。
等闲图画亦堪传,身在瀛洲不是仙。
谁道当年闫立本,报功只解写凌烟。
诗句:等闲图画亦堪传,身在瀛洲不是仙。
译文:
这幅画描绘的场景让人难以忘怀,它展示了一幅宏伟的景象。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一幅生动的画作,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喜爱之情以及对生活美好瞬间的赞美。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勾勒出瀛洲的美丽景象,让读者仿佛置身于其中,感受到了大自然的壮丽与和谐。诗中的“等闲图画亦堪传”一句,既表达了对画作的赞赏,也暗示了作者认为这种美景是值得流传和赞美的。
【注释】: 玉帐坐生风:将军坐的地方,像风吹动一样。 雕弓控明月:用雕花纹的弓箭控制明亮的月亮。 宝剑抚晴空:用宝剑抚摸晴朗的天空。 笳鼓军容肃:吹着笳鼓,军队的阵容十分整齐。 旌旗敌阵空:旗帜在战场上飘散。 清朝有麟阁:唐朝有麒麟阁,用来收藏功臣的画像。行见纪元功: 将来一定能够建立大功。 赏析: 这是一首咏史诗,诗人借李都阃(李士章)之口,赞颂了唐代名将郭子仪的赫赫战功。全诗从赞颂郭子仪起笔
我们来逐句分析这首《挽太仆沈少卿》的诗句: 1. 宦路怜腾踏,都来十四年。 - “宦路”指官场之路,“怜”表示同情。“腾踏”形容仕途上的努力与奋斗。“都来十四年”意味着从某人到达某个职位或达到某种状态的时间跨度。 2. 有亲惊白发,无子负青毡。 - “有亲”可能指的是家中长辈,“惊白发”表达了对他们年龄增长的惊讶,因为通常人们期待他们保持年轻。“无子负青毡”可能指的是没有子孙继承家业或地位
【注释】: 晓发女儿寺:清晨从女儿寺出发。 帆开天欲曙,星斗尚招摇:船帆张开,天快要亮了,星星还在天空中闪烁,似乎在召唤我前行。 渐觉村居远,方惊客路遥:慢慢地感觉村庄越来越远,才惊讶于旅途的遥远。 不禁风猎猎,相送水迢迢:被风吹得猎猎作响,相送的水面遥遥无际。 夜泊知何处,晴云隔暮潮:夜晚停泊不知道要去哪里,晴天的云彩隔着傍晚的潮水。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离开家乡去京城时所作
【注释】 过高邮湖:指在高邮湖上。过高邮,今江苏高邮市。 晴湖三十里:湖上晴天时有三十多里的水路。 杳渺绝云天:湖水与天空相接,看不到边际。杳渺,模糊不清的样子。 渔艇浪中出:渔船在波浪中出没。 客帆风外悬:行旅的船帆在风中飘荡。 经游非偶尔:经过这里并非偶然。 飘泊正依然:漂泊不定,但仍然如此。 极目东南道:远眺东南方向的道路。 孤村起暮烟:远处村庄升起了炊烟。 【赏析】
【注释】 昨:刚才 光字:光义,即张光义。 谩(màn)劳:虚耗、浪费。 疏狂:放纵不羁。 宦路:仕途。 异乡:远离家乡的地方。 清光:明亮的月光,这里指皎洁的月光。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与朋友吴鼎仪相会于中秋之夜时所作。诗的前四句写相聚之喜,后四句写离别之忧。全诗以“重会”开头,又以“明年今夜月,谁复共清光”作结,首尾呼应,结构完整。诗人在表达对友情的珍视之情的同时
沙河遇便风遂至龙江关已经打算在沙洲上停泊,忽然来了风雨声。 人们都催促早早出发,我也厌烦了孤身远行。 浪花激起千峰飞出,小舟轻怜一片叶子轻。 此时虽很快捷,仍然处在险境中行进。 【注解】 沙河:即黄河之下游的一段,因两岸多沙土而得名。 便风:顺风。 已拟:本来打算。沙渚:沙洲。 忽来:突然到来。 催早发:催人早日出发。 厌:厌烦。孤征:单人独骑或单独旅行。 浪骇(hài)千峰出:浪花激起
过奉新复与章太仆会遂邀饮驿中观壁间日本碧照野释所题有作 【注释】:奉新,指奉新县,今属江西。驿舍,驿站的住所。 【赏析】: 这首七绝是诗人在奉新时与友人相聚饮酒时所作。首句交代了这次聚会的地点是在奉新的驿站里;第二句写自己的感受。“独怜”,是“只怜”的意思,即只爱自己。“身似燕”,是说自己像燕子一样轻盈飘逸。因为燕子能飞得很快,所以作者用这个比喻来表达自己的轻松愉快的心情。 三
【注释】新口:地名,在今安徽当涂县西北。章太仆:指章纶,字子平,唐末官员。秉烛:手持蜡烛,代指夜间。相与:相互。一醉留:一醉方休。迟明:天未亮。分袂:离别。去住两悠悠:去时无牵挂,住时无留恋。 【赏析】 诗人在新口停泊了一夜后,第二天早晨乘着船继续前进。船行到天亮时,诗人来到一个陌生的码头,这里没有熟人接待他,于是上岸去找当地官员章纶。章纶是诗人的老朋友,诗人想在这里借宿一晚,以便第二天继续赶路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杨慎的《甲申元日奉天殿早朝》中的诗句,下面是对每一句的解释和赏析: 第一句:漏咽铜龙斗已横 - “漏咽”:指时间的流逝,时间似乎在慢慢消逝。 - “铜龙斗”:指的是古代计时器的一种,斗是用来测量时辰的设备。 - 注释:“铜龙斗”象征着时间的流转与古代计时的工具。 - 赏析:诗人通过“漏咽”和“铜龙斗”的意象描绘了清晨时分的时间感,给人一种静谧而庄重的氛围。 第二句
【注释】: 九关辞晓仗,匹马逐春帆。 暂解词垣直,荣题礼寺衔。 龙江天缥缈,凤岭雨巉岩。 到处供吟眺,何时寄一缄。 【赏析】: 此诗是送陈师召侍讲升南京太常少卿的一首。首二句写送行时的景象;三、四句写陈师召升任后,诗人的感怀之情;五、六句写送别后诗人所处环境及所见之景;最后两句写诗人思念之情。全诗语言简练,意境高远,感情真挚。 “九关辞晓仗,匹马逐春帆”。这是送行时的情景
释义:在绿杨树丛深处,两位学士对弈楸枰,黑白之间,两位棋手虚费心力。后来的棋手即使技艺超群,也难免被后人讥讽,因为他的功绩只能在海上仙境登瀛洲。 注释:瀛洲:古代传说中的神仙居住之地,这里指海上仙境。 赏析:这首诗通过描绘绿杨树下两位棋手对弈的场景,表达了作者对棋手技艺高超但最终无法登顶的遗憾和无奈。诗中“黑白虚劳二子争”一句,形象地描绘了两位棋手在棋盘上激烈争夺的情景
日长台阁动丝桐,何处南薰续舜风。 破阵功高元有曲,凭谁谱入七弦中。 注释:太阳渐渐升高,台阁中的人们开始弹奏乐器,仿佛南风的微香在空气中流动,仿佛可以延续到舜帝时期的和乐之风。我建下如此赫赫战功,原本就拥有一曲,如今希望有能人将其谱写成七弦琴曲,让后人传诵。 赏析:这首诗是明朝倪岳所作,表达了诗人对于历史和音乐的热爱。首句“日长台阁动丝桐”描绘了夏日阳光照耀下的台阁,人们在其中弹奏着乐器
注释: 题瀛洲学士图 其四:题诗在瀛洲学士图中的第四幅。 天荣图书属上公,衣冠终日仰高风。 天禄阁藏书,是皇家的宝库,天荣图书指天禄阁中的图书。 天禄阁中藏有大量图书,其中以《贞观政要》最为著名。 “属”字是归属的意思。“上公”,指唐代宗室成员,如唐睿宗李旦、唐玄宗李隆基等。 “衣冠”,这里指士族阶层的人。 “高风”指高尚的道德品质。 悬知千载贞观治,不负当时讨论功。 “悬知”,意为推测
闰月张灯已异常,无端灾乱起萧墙。 仓忙烂额焦头者,剪发酬功计亦良。 注释:闰月举行张灯赏月的宴会已经变得非常奇怪,无缘无故的灾乱在宫廷里爆发。为了平息这场灾祸,一些官员不得不匆忙剃光头发以表忠心,虽然这看起来有些滑稽,但他们也是无奈之举。 译文:闰月举行张灯赏月的宴会已经变得非常奇怪,无缘无故的灾乱在宫廷里爆发。为了平息这场灾祸,一些官员不得不匆忙剃光头发以表忠心,虽然这看起来有些滑稽
【注释】: 1. 十九章:指《九章》,古乐府篇名。 2. 须发:指鬓发。一说指头发。 3. 干进希名者:指那些钻营进取,希图名誉的人。 4. 颉颃(xié hèng):鸟相争飞的样子,引申为比高下或竞赛。 【赏析】: 《观史而倦辄成短句意或有在不复次第览者幸贷其拙云 其一》是北宋文学家曾巩的一首作品。此诗以“短句”形式写历史兴亡之感,表现了作者对历史和现实的认识。 首联:“抗疏殷勤十九章”
诗句如下: 1. 肉食谁能与国谋,庙堂风采自优游 - 肉食:指那些享受国家权力和利益的人。 - 谁人能与国谋:询问谁能为国家的利益出谋划策。 - 庙堂:古代建筑的一种形式,用于朝会和祭祀。 - 风采:风度和气派。 - 自优游:自己逍遥自在。 2. 却怜漆室民间女,独抱深忧为鲁侯 - 却怜:同情。 - 漆室:古代女子居住的地方,这里指女性。 - 为鲁侯:为鲁国的君主担忧。 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