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自因循位自崇,空劳天下说中庸。
一时碌碌成何补,怪底偏为世所容。

【注释】

观史而倦:看到历史就感到疲倦。辄成短句:便成了几句诗。意或有在:心中有所感触。不复次第览者:不再逐篇细读的人。幸贷其拙:希望宽恕我的拙劣。幸,希望得到原谅。

【赏析】

此诗为《全唐诗》入集的第二首七绝。这首诗是诗人对那些“行自因循位自崇”的庸官庸吏的讥讽与斥责,表达了作者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行自因循位自崇”,这四句诗是对那些不学无术、苟且偷安的庸官庸吏的讽刺与抨击。诗人用“因循”和“崇”,来表明这些人的平庸和无能。他们没有远大的抱负,只是一味地追求个人的荣华富贵,却不知自己的所作所为,给国家带来了多大的危害。这种思想,正是杜甫关心时政、忧国忧民的高尚品德的具体体现。

“空劳天下说中庸”,这一句则是诗人对那些只知按部就班、循规蹈矩的庸官庸吏的批判。他认为这些人虽然看似勤勉,但实际上却白白浪费了国家的资源和人才。这种思想,正是杜甫关心时政、忧国忧民的表现。

“一时碌碌成何补”,这一句则是诗人对那些庸官庸吏的嘲讽与斥责。他认为这些人虽然表面上似乎有所作为,但实际上却无法真正为国家做出贡献。这种思想,正是杜甫关心时政、忧国忧民的真实写照。

“怪底偏为世所容”,最后两句则是诗人对那些平庸官员的无奈与感慨。他感叹为什么这些庸官庸吏能够受到人们的欢迎和认可,而自己却无法得到应有的尊重和理解呢?这种感慨,正是杜甫关心时政、忧国忧民的真实情感。

这首诗通过讽刺和批评那些庸官庸吏,表达了杜甫关心时政、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他的这种思想,不仅在当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且对于后世也产生了重要的启示。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