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明十二碧峰头,霜落沅湘水似秋。
凉思也惊鸿雁侣,相呼相唤在河洲。
月明星稀的晚上,我独自在江边闲走。看见一群大雁正排成一字长列向南飞去。
月光皎洁,群山苍翠连绵,如玉雕琢般美丽。群雁低飞时发出的鸣声,如同一曲美妙的音乐。
那大雁一行行排列着向南方前进,好像在呼唤同伴一样。我情不自禁地发出感慨:这鸿雁啊!你们为什么这样急切地向南方飞去啊?
月明十二碧峰头,霜落沅湘水似秋。
凉思也惊鸿雁侣,相呼相唤在河洲。
月明星稀的晚上,我独自在江边闲走。看见一群大雁正排成一字长列向南飞去。
月光皎洁,群山苍翠连绵,如玉雕琢般美丽。群雁低飞时发出的鸣声,如同一曲美妙的音乐。
那大雁一行行排列着向南方前进,好像在呼唤同伴一样。我情不自禁地发出感慨:这鸿雁啊!你们为什么这样急切地向南方飞去啊?
【注释】: 玉帐坐生风:将军坐的地方,像风吹动一样。 雕弓控明月:用雕花纹的弓箭控制明亮的月亮。 宝剑抚晴空:用宝剑抚摸晴朗的天空。 笳鼓军容肃:吹着笳鼓,军队的阵容十分整齐。 旌旗敌阵空:旗帜在战场上飘散。 清朝有麟阁:唐朝有麒麟阁,用来收藏功臣的画像。行见纪元功: 将来一定能够建立大功。 赏析: 这是一首咏史诗,诗人借李都阃(李士章)之口,赞颂了唐代名将郭子仪的赫赫战功。全诗从赞颂郭子仪起笔
我们来逐句分析这首《挽太仆沈少卿》的诗句: 1. 宦路怜腾踏,都来十四年。 - “宦路”指官场之路,“怜”表示同情。“腾踏”形容仕途上的努力与奋斗。“都来十四年”意味着从某人到达某个职位或达到某种状态的时间跨度。 2. 有亲惊白发,无子负青毡。 - “有亲”可能指的是家中长辈,“惊白发”表达了对他们年龄增长的惊讶,因为通常人们期待他们保持年轻。“无子负青毡”可能指的是没有子孙继承家业或地位
【注释】: 晓发女儿寺:清晨从女儿寺出发。 帆开天欲曙,星斗尚招摇:船帆张开,天快要亮了,星星还在天空中闪烁,似乎在召唤我前行。 渐觉村居远,方惊客路遥:慢慢地感觉村庄越来越远,才惊讶于旅途的遥远。 不禁风猎猎,相送水迢迢:被风吹得猎猎作响,相送的水面遥遥无际。 夜泊知何处,晴云隔暮潮:夜晚停泊不知道要去哪里,晴天的云彩隔着傍晚的潮水。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离开家乡去京城时所作
【注释】 过高邮湖:指在高邮湖上。过高邮,今江苏高邮市。 晴湖三十里:湖上晴天时有三十多里的水路。 杳渺绝云天:湖水与天空相接,看不到边际。杳渺,模糊不清的样子。 渔艇浪中出:渔船在波浪中出没。 客帆风外悬:行旅的船帆在风中飘荡。 经游非偶尔:经过这里并非偶然。 飘泊正依然:漂泊不定,但仍然如此。 极目东南道:远眺东南方向的道路。 孤村起暮烟:远处村庄升起了炊烟。 【赏析】
【注释】 昨:刚才 光字:光义,即张光义。 谩(màn)劳:虚耗、浪费。 疏狂:放纵不羁。 宦路:仕途。 异乡:远离家乡的地方。 清光:明亮的月光,这里指皎洁的月光。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与朋友吴鼎仪相会于中秋之夜时所作。诗的前四句写相聚之喜,后四句写离别之忧。全诗以“重会”开头,又以“明年今夜月,谁复共清光”作结,首尾呼应,结构完整。诗人在表达对友情的珍视之情的同时
沙河遇便风遂至龙江关已经打算在沙洲上停泊,忽然来了风雨声。 人们都催促早早出发,我也厌烦了孤身远行。 浪花激起千峰飞出,小舟轻怜一片叶子轻。 此时虽很快捷,仍然处在险境中行进。 【注解】 沙河:即黄河之下游的一段,因两岸多沙土而得名。 便风:顺风。 已拟:本来打算。沙渚:沙洲。 忽来:突然到来。 催早发:催人早日出发。 厌:厌烦。孤征:单人独骑或单独旅行。 浪骇(hài)千峰出:浪花激起
过奉新复与章太仆会遂邀饮驿中观壁间日本碧照野释所题有作 【注释】:奉新,指奉新县,今属江西。驿舍,驿站的住所。 【赏析】: 这首七绝是诗人在奉新时与友人相聚饮酒时所作。首句交代了这次聚会的地点是在奉新的驿站里;第二句写自己的感受。“独怜”,是“只怜”的意思,即只爱自己。“身似燕”,是说自己像燕子一样轻盈飘逸。因为燕子能飞得很快,所以作者用这个比喻来表达自己的轻松愉快的心情。 三
【注释】新口:地名,在今安徽当涂县西北。章太仆:指章纶,字子平,唐末官员。秉烛:手持蜡烛,代指夜间。相与:相互。一醉留:一醉方休。迟明:天未亮。分袂:离别。去住两悠悠:去时无牵挂,住时无留恋。 【赏析】 诗人在新口停泊了一夜后,第二天早晨乘着船继续前进。船行到天亮时,诗人来到一个陌生的码头,这里没有熟人接待他,于是上岸去找当地官员章纶。章纶是诗人的老朋友,诗人想在这里借宿一晚,以便第二天继续赶路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杨慎的《甲申元日奉天殿早朝》中的诗句,下面是对每一句的解释和赏析: 第一句:漏咽铜龙斗已横 - “漏咽”:指时间的流逝,时间似乎在慢慢消逝。 - “铜龙斗”:指的是古代计时器的一种,斗是用来测量时辰的设备。 - 注释:“铜龙斗”象征着时间的流转与古代计时的工具。 - 赏析:诗人通过“漏咽”和“铜龙斗”的意象描绘了清晨时分的时间感,给人一种静谧而庄重的氛围。 第二句
【注释】: 九关辞晓仗,匹马逐春帆。 暂解词垣直,荣题礼寺衔。 龙江天缥缈,凤岭雨巉岩。 到处供吟眺,何时寄一缄。 【赏析】: 此诗是送陈师召侍讲升南京太常少卿的一首。首二句写送行时的景象;三、四句写陈师召升任后,诗人的感怀之情;五、六句写送别后诗人所处环境及所见之景;最后两句写诗人思念之情。全诗语言简练,意境高远,感情真挚。 “九关辞晓仗,匹马逐春帆”。这是送行时的情景
【注释】 燕尾:形容芦花的尖端像燕子尾巴一样。投荒渚:飞到荒僻的江洲上。簌簌:风吹芦苇发出的声音。浅洲:低洼的小洲。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闲情逸致之余,偶题芦雁遂成十绝中的第五首,描绘了一幅秋日湖边寒雁投荒洲和霜芦带浅洲的画面。诗写景清丽,意境高远。 前两句描写了秋天湖面景色,“燕尾”点明芦花的特点,而“出水头”则说明芦花生长的位置。“潇湘风月正新秋”则写出了湖中景色。这两句诗用“出水头”
萧萧凉月堕楼头,雁影初传紫塞秋。 叫得客愁无处着,却随芦荻老孤洲。 注释: 1. 萧萧:形容声音凄凉、悠扬。 2. 凉月:即明亮的月光,给人以清冷之感。 3. 堕:落下,指月亮从天空中降落。 4. 楼头:高楼之上。 5. 雁影:大雁在天空中的飞行轨迹形成的影像。 6. 紫塞:古代边塞地区常用紫色来标记,因此称边塞为紫塞。 7. 传:传递、传送。 8. 秋:秋天,这里指秋天的边塞风光。 9. 叫
注释:在空闲的时候偶然题了十首关于芦雁的诗篇,其中第七首是“梧叶惊秋落井头,天涯旅客正悲秋。更堪月夜寒声起,江上菰蒲落雁洲。” 赏析:这首诗通过写诗人独自居住在荒凉的荒井头,看到梧叶落下、秋风萧瑟,听到江上寒气逼人的声音,看到江上的菰蒲、落叶纷纷,感受到自己漂泊在外的孤寂和凄凉,表达出对故乡亲人的思念之情
【注释】 遂:就。 客怀牢落:指诗人的心境十分落寞、愁苦。 雁声和月:指芦雁的叫声与月亮相合。 寒影翩翩:形容水波飘荡的样子。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诗,描写了秋日芦洲上的景象,抒发了作者对秋天景色的喜爱,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内心的忧愁。 首句“满地芦花笑白头”,描绘了一幅秋日芦花盛开的画面,芦花如同白发老人,笑眯眯地迎接着秋天的到来。第二句“客怀牢落正惊秋”,诗人借秋风之声
【注释】 回雁峰:山名,位于今湖南衡阳市南。湘水:指流经湖南的湘江。黄龙塞:在今甘肃兰州市西南。白鹭洲:在今江西南昌市南。 【译文】 回雁峰前湘江头,随阳来往自春秋。 月明远渡黄龙塞,夜静长鸣白鹭洲。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诗。诗人以“闲中偶题芦雁遂成十绝”为题,借咏芦苇和芦雁,寄寓着自己仕途坎坷的感慨。 首句起笔就点出题意:诗人在回雁峰前,看到湘江边上的芦苇随着阳光的变化而生长、凋谢
【注释】 雁飞初到楚江头,叫破衡阳一段秋。——雁飞到楚江头,声声叫着,打破了衡阳的一片秋天,即“雁南飞”之意象。 寂寞西风明月夜,芦花如雪点汀洲。——月照西风,芦花如雪飘落,点点落在沙洲上,即“芦花满天飞”之意象。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湘江边观景有感而作。首句写雁初至,声声叫着,打破了衡阳的一片秋天。次句写西风明月,吹落芦花,洒满汀洲。第三句则写雁过沙汀,惊起芦花漫天飞舞,似雪花般飘落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