翼翼重门昼不开,两帘悬隔断嫌猜。
珠玑照夜宁非宝,桃李经春总是材。
奉诏每期精简拔,论文真欲细敲推。
荐贤报主吾儒事,得见英髦衮衮来。
注释:
癸丑,科举考试的年份。知贡举,古代指主持科举考试的人;试事将毕,即将完成的事情。李陆二学士,指李元宾、陆游二人,都是当时著名的文学家。
其一,第一首。
重门,重重门户。昼不开,白天不开门。悬隔断嫌猜,悬挂着,隔绝了彼此的猜疑。珠玑,珍珠宝石。照夜,照亮夜晚。宁非宝,岂不是宝贝。桃李,比喻学生或门徒。经春,经过春天。总是材,总是人才。
奉诏,遵循皇帝的命令。每期,定期。精简拔,选拔人才。论文,写文章。敲推,推敲。荐贤,推荐人才。报主,报答君主或恩人。吾儒,我儒家。得见英髦衮衮来,见到杰出的年轻人络绎不绝地到来。英髦,英俊有才能的人。衮衮,形容人多。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在癸丑科举考试期间写给李元宾、陆游二位著名学士的信,表达了他对两位学者的敬仰之情,同时对科举选拔人才的方式表示出质疑。
诗的第一句“翼翼重门昼不开”描绘出了一幅宁静而压抑的画面,象征着科举考试的严肃与紧张。紧接着第二句“两帘悬隔断嫌猜”,进一步强调了考场内外的隔绝,使得考生们只能通过考试来证明自己的价值,而无法摆脱外界的猜疑和压力。
然后诗人以“珠玑照夜宁非宝,桃李经春总是材”来表达他的观点:即使是最普通的人,只要他们努力,也能成为有用的人才。这里的“珠玑”象征着珍贵和美好,而“桃李”则象征着学生或门徒,意味着每个人都有成为人才的可能。
诗人提到“奉诏每期精简拔”,他认为选拔人才应该遵循公正的原则,而不是根据个人的喜好或者偏见来做出决定。同时他也认为“论文真欲细敲推”,即写文章应该追求精益求精,不断推敲和完善。
“荐贤报主吾儒事”一句表明了诗人的儒家情怀,他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来推荐贤才,报效国家。而“得见英髦衮衮来”则表达了他对未来的美好期待,希望那些优秀的年轻人能够源源不断地来到他的身边。
这首诗通过对科举考试的描绘以及对人才选拔方式的思考,展示了作者深厚的文化底蕴和高尚的道德情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