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头新涨涌盘涡,宿雨初增太液波。
明月有时沉宝镜,好山终夕蘸青螺。
自缘江汉朝宗近,怪得鱼龙变化多。
万顷汪洋涵帝泽,不须天上挽银河。

【注释】

太液:池名。在今北京市西,是汉时建章宫的一部分,晋以后称“太液池”。唐玄宗扩建为“太液池”,池中筑蓬莱山、华胥台等景致。

宿雨:隔夜的雨水。

明月有时沉宝镜:明月有时像一块镜子一样映在水中,把水面也照亮了。

青螺:指水底或湖底的青绿色石头。

江汉朝宗:长江和黄河都流经洛阳附近,所以说“江汉朝宗”。

怪得鱼龙变化多:奇怪地,鱼儿和龙的变化很多。

万顷汪洋涵帝泽:万顷的大湖,充满了皇帝的恩泽。

不须天上挽银河:不用从天上拉来银河,意思是说银河是地上的水。

【赏析】

太液池位于唐代长安城的西北隅,是汉宣帝时期所开凿的人工湖泊,也是汉代帝王游幸之处。据《三辅黄图》说:“(太液池)周回二十里,以盛百物。”池中的蓬莱山、华胥台、象耕亭都是当时的著名建筑。诗题中的“京师”即指长安城,“京畿”则是京城附近的地区。此诗描绘的是太液池上月夜泛舟的情景。

首联写泛舟所见之景。“新涨涌盘涡”,“新涨”,说明刚下过雨;“涌”字写出波涛翻滚的景象;“盘涡”,形容波浪翻腾的样子,好像水中有漩涡一样。“宿雨初增太液波”一句,点明时间是下雨后的第二天夜晚。这句诗写得非常传神,它把诗人泛舟时的所见所闻都表现出来了。“宿雨初增”表明诗人此时刚刚泛舟而入池;“明月有时沉宝镜”则描写了月光照射在池水之上的情景,好像是一面宝镜被月亮照得更加明亮了似的;“好山终夕蘸青螺”两句,则写出了夕阳西下之时,那青碧的山峦倒映在湖水之中,犹如一只大青螺一般。这四句诗,用形象的语言把泛舟所见之景都写出来了,使读者仿佛看到了一幅美丽的图画,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美丽景色。

颔联写诗人对这美丽景色的感受。“自缘江汉朝宗近”,诗人觉得眼前这太液池上的景色与古代帝王有关,于是产生了一种自豪之感;“怪得鱼龙变化多”,则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界生命力的赞美之情。“自缘江汉朝宗近”,是因为太液池地处中原之地,所以才会有这样的感慨;“怪得鱼龙变化多”,则是指鱼龙在这片水域中自由自在,变化无穷,显示出它们强大的生命力。

颈联进一步描写了太液池上月夜泛舟的情景。“万顷汪洋涵帝泽”,万顷的汪洋之中,充满了皇帝的恩泽;“不须天上挽银河”,意思是说银河是地上的水,不需要从天上拉来。这两句诗既表达了诗人对皇帝恩泽的感激之情,又表现出了诗人对宇宙自然规律的领悟。

尾联再次写到泛舟所见之景。“万顷汪洋涵帝泽”,万顷的汪洋之中,充满了皇帝的恩泽;“不须天上挽银河”,意思是说银河是地上的水,不需要从天上拉来。这两句诗既表达了诗人对皇帝恩泽的感激之情,又表现出了诗人对宇宙自然规律的领悟。

整首诗通过对太液池上月夜泛舟情景的描绘,抒发了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以及对宇宙自然规律的领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