鸟不甲龟,于其羽足。
鱼不趾兽,于其鬣足。
人曷自足,自足者足。

四言诗,又称“四字诗”,是中国古代诗歌的一种形式,每句由四个汉字组成。以下是对《四言诗十六首》其七的逐句释义:

  1. 鸟不甲龟:这句话用“不”表示否定,意味着鸟没有像乌龟那样的甲壳保护。这里的“甲”可以理解为防御或保护之意,而“龟”则是乌龟的象征。

  2. 于其羽足:这里用“其”指代前面提到的“鸟”,而“羽足”则形容鸟儿的长腿,轻盈而优雅。

  3. 鱼不趾兽:同样地,“不趾兽”中的“趾”指的是动物的脚部结构,而“兽”则是指一般的野兽。

  4. 人曷自足:这句话表达了一种疑问,即人是否能真正感到满足。这里的“曷”是疑问词,表示“怎么、何”。

  5. 自足者足:这是全诗的核心思想,强调了内心的满足才是真正的满足。这里的“自足”指的是自己能够满足自己的欲望和需求。

《四言诗十六首》其七不仅是一首表达自然美的诗歌,也深刻探讨了人类内心世界的丰富性与复杂性。通过对自然现象的观察和思考,诗人揭示了一个深刻的哲理:真正的满足来源于自我认知和自我实现,而非外在的物质或环境。这种思想在今天仍然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鼓励人们追求内心的平静和满足。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