烂漫黄花日,难禁远别情。
黔中希雁到,徼外剧猿鸣。
绝巘扪天上,飞梁并鸟行。
不因文教重,何自遣朝英。
【解析】
此题考核识记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此类考点真诚考查考生对于中国古代文化常识的掌握,在考纲中文化常识通常考查一个字音、一个词语、一句话和一类文化知识。
【答案】
译文:
烂漫的黄花映着晴朗的天空,我难以忍受这离别的痛苦。希望从黔地飞来的鸿雁能带来亲人的消息,希望在边远的蛮荒之地猿猴啼叫。登上绝顶扪天而上的山峰,飞梁与鸟儿同飞共翔。若不是因为文教之重,哪能使我得以解脱朝思暮想之苦呢?赏析:
首联“烂漫黄花日,难禁远别情”,写送别时正值盛开的黄菊花,作者不忍别离。“烂漫”是鲜花盛开的样子;“黄花”即指菊花,这里代指诗人所送之人。“黄花”也借指秋天,因为秋天正是菊花盛开的时候。
颔联“黔中希雁到,徼外剧猿鸣”,写友人远行。黔中指今贵州省一带;徼外指今广西省一带。诗人说贵州一带很少能见到大雁南飞,而蛮荒之地却常有猿猴哀鸣,说明友人此行十分艰难。
颈联“绝巘扪天上,飞梁并鸟行”,写攀上高山。“绝巘”指高峻的山崖;“飞梁”指横跨山间的栈道。“扪”是攀的意思。诗人通过描写攀上高山的艰难险阻,表达了对友人远行的担忧及对友情的珍视。
尾联“不因文教重,何自遣朝英”,写自己的处境。诗人说自己之所以能够忍受这离别之苦,是因为有较高的学识和修养。“文教”指文化教育和学术道德;“朝英”指早晨的阳光。
情景交融,意境雄浑开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