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寸尽一步,天门攀铁柱。
自向此间行,才得上天路。
【注释】
天门:指华山。铁柱:指华山的铁索桥(俗称铁牛)。一寸尽一步,指一步一歇。天门攀铁柱:指华山的铁锁桥。自向此间行,才得上天路:意谓只有经过华山才能到达天界的道路。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白所作。前两句“寸步难移上铁梯”,写登山的艰辛,后两句“始登绝顶览群峰”,写登上绝顶的喜悦心情。整首诗语言平易,意境深远,表现了诗人豪迈、乐观的个性特征。
一寸尽一步,天门攀铁柱。
自向此间行,才得上天路。
【注释】
天门:指华山。铁柱:指华山的铁索桥(俗称铁牛)。一寸尽一步,指一步一歇。天门攀铁柱:指华山的铁锁桥。自向此间行,才得上天路:意谓只有经过华山才能到达天界的道路。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白所作。前两句“寸步难移上铁梯”,写登山的艰辛,后两句“始登绝顶览群峰”,写登上绝顶的喜悦心情。整首诗语言平易,意境深远,表现了诗人豪迈、乐观的个性特征。
玉喷琉璃 琉璃泉滚滚,星日尽沉影。 试取一杯尝,清甘润喉吻。 注释: - 玉喷琉璃:比喻泉水如玉石般晶莹剔透。 - 琉璃泉滚滚:形容泉水流动的样子如同琉璃一样清澈。 - 星日尽沉影:星星和月亮的影子都消失在泉水中。 - 试取一杯尝:尝试着喝一口这泉水。 - 清甘润喉吻:形容泉水的味道清新甜美,滋润喉咙。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美丽的自然景象,通过生动的描绘
注释: 1. 铁斧大如杵:铁斧的尺寸如同杵(chǔ,古代的一种量器,一杵约等于五斤)那么大。 2. 钢针细如黍:钢针的尺寸非常细小,就像黍米(shǔ,一种谷物)一样。 3. 磨却石崖穿:在石头上磨去锋利的针。 4. 下得工夫苦:下功夫很艰难。 赏析: 这首诗描述的是制作针的过程。诗人用“铁斧大如杵,钢针细如黍”形象地描绘了针的制作过程,展现了工匠们艰苦的劳动。"磨却石崖穿
【注释】 广成:传说中黄帝时的一位神仙,名广成子。丹洞:指炼丹的洞穴。芳草:香草,这里代指仙草。知是广成居:知道这是广成的住处。怅望云杳杳:怅然望着天空,云雾渺茫。 【赏析】 此诗写诗人在广成子的住处游览所见。首句写地崖插天表,丹洞迷芳草。二句言,知是广成居,怅望云杳杳。 这首诗是一首游仙诗。诗中描写诗人登上了广成子居住的地方,看到了一个插天入地的悬崖,又看到有一片神奇的丹洞,里面生长着香草
【注释】 ①凤山:山名。②彩雾:指彩云。这里泛指山间的云雾。③灵鸟:指凤凰,古代传说中的一种鸟,常用来比喻贤臣良将。④高冈:高山。⑤周文:周武王,即西伯姬昌,周朝的开国君主。⑥西山:指华山。⑦何:为什么。⑧去:去向。 【赏析】 《咏物五首》是唐代诗人王勃创作的组诗作品。此诗描写了一幅美丽的山水画,抒发了作者对贤臣良将的理想和追求。 首句“灵鸟归何处”,以灵鸟自喻,表明自己志在四方,不恋尘俗
注释:云雾向洞中飘起,白鹤在洞中盘旋。 颜色深邃而玄妙,曾经认识过轩辕帝。 赏析:这是一首描写山景的诗篇。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抒发了他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首句“云向洞边起”,描绘了云雾缭绕于洞口的景象,给人以神秘莫测的感觉。接着“鹤在洞中睨”,则展现了一只白鹤在洞中盘旋的姿态,给人一种宁静而祥和的感觉。最后一句“色玄机更玄,曾识轩辕帝”,则是对前两句的总结和升华
【注释】 香峰斗连:指香山的山峰如北斗星那样排列,连绵不断。 山下望北斗,仰天但翘首:站在山下,仰望天空中的北斗七星,只能仰面望着它们(不能俯视)。 直上香山望,斗枢在手:一直向上攀登香山,可以看见北斗星斗柄的枢纽,仿佛就在自己的手中(“枢”通“握”,意为柄、轴,比喻北斗的柄状的斗杓)。 【赏析】 这首诗描写了诗人攀登香山,仰望北斗的情景。诗中“香峰斗连”、“直上香山望”二句写景逼真
诗句释义 1 月石含珠:描述的是月亮仿佛是一颗珍珠,镶嵌在天空中的石头上。 2. 一片青天月,盈亏无暂歇:描绘了夜空中明亮的月亮,无论白天还是夜晚,它的光辉都持续不断。 3. 影落溪边石,圆光永不缺:月亮的倒影落在溪边的石头上,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圆形,象征着月亮的光辉永远不会消失。 译文 月光照耀下的青天如珍珠般明亮,无论白天黑夜它都持续发光。 月亮的影子投射在溪边的石头上,形成完整的圆形
【注释】 中台:指佛塔。绝顶:最上面一层。 【赏析】 《中台宝塔》:在今山西永济县,为唐代名刹大佛寺的正殿。此诗写寺中的宝塔。 浮屠:塔。唐时多以佛塔为名。 “高七级”句:言塔有七层,其中五层是实心砖砌,四层是空心砖砌。 “中虚”句:谓中空处如屋,外面则壁立。 “绝顶”句:言从塔顶向四周望,但见八窗洞开,晴日下山树历历可见
【注释】 天门:指华山。铁柱:指华山的铁索桥(俗称铁牛)。一寸尽一步,指一步一歇。天门攀铁柱:指华山的铁锁桥。自向此间行,才得上天路:意谓只有经过华山才能到达天界的道路。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白所作。前两句“寸步难移上铁梯”,写登山的艰辛,后两句“始登绝顶览群峰”,写登上绝顶的喜悦心情。整首诗语言平易,意境深远,表现了诗人豪迈、乐观的个性特征
笄头叠翠 云雨巫峡出,冠笄崆峒矗。 谁说山无情,亦自巧妆束。 注释: 笄(jī):古代女子的发饰。这里指女子的发髻。 叠翠:层层堆叠的绿玉,指山峰叠翠。 崆峒:即崆峒山,在今甘肃平凉市西,是著名的道教圣地。 赏析:这首诗以奇特的想象、丰富的联想,将“山”人格化、美化。诗人通过拟人手法,赋予“山”以人的灵性,使“山”仿佛也懂得打扮,从而表达了对祖国山河的赞美之情
【注释】 中台:指佛塔。绝顶:最上面一层。 【赏析】 《中台宝塔》:在今山西永济县,为唐代名刹大佛寺的正殿。此诗写寺中的宝塔。 浮屠:塔。唐时多以佛塔为名。 “高七级”句:言塔有七层,其中五层是实心砖砌,四层是空心砖砌。 “中虚”句:谓中空处如屋,外面则壁立。 “绝顶”句:言从塔顶向四周望,但见八窗洞开,晴日下山树历历可见
仙桥虹跨 仙桥飞渡壑,横亘长虹卧。 来往闲游者,不信天边过。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美丽的自然风景画卷。首句“仙桥虹跨”形象地描绘了一座神奇的桥梁横跨在山间,宛如一道彩虹横跨在天际。第二句“仙桥飞渡壑”,进一步描述了桥梁的壮丽景象,仿佛是神仙在飞越峡谷。第三句“横亘长虹卧”,则形容了桥梁如同横卧在大地上的一条长虹,给人一种宁静、祥和的感觉。 第四句“来往闲游者,不信天边过”
笄头叠翠 云雨巫峡出,冠笄崆峒矗。 谁说山无情,亦自巧妆束。 注释: 笄(jī):古代女子的发饰。这里指女子的发髻。 叠翠:层层堆叠的绿玉,指山峰叠翠。 崆峒:即崆峒山,在今甘肃平凉市西,是著名的道教圣地。 赏析:这首诗以奇特的想象、丰富的联想,将“山”人格化、美化。诗人通过拟人手法,赋予“山”以人的灵性,使“山”仿佛也懂得打扮,从而表达了对祖国山河的赞美之情
注释: 1. 铁斧大如杵:铁斧的尺寸如同杵(chǔ,古代的一种量器,一杵约等于五斤)那么大。 2. 钢针细如黍:钢针的尺寸非常细小,就像黍米(shǔ,一种谷物)一样。 3. 磨却石崖穿:在石头上磨去锋利的针。 4. 下得工夫苦:下功夫很艰难。 赏析: 这首诗描述的是制作针的过程。诗人用“铁斧大如杵,钢针细如黍”形象地描绘了针的制作过程,展现了工匠们艰苦的劳动。"磨却石崖穿
【注释】 广成:传说中黄帝时的一位神仙,名广成子。丹洞:指炼丹的洞穴。芳草:香草,这里代指仙草。知是广成居:知道这是广成的住处。怅望云杳杳:怅然望着天空,云雾渺茫。 【赏析】 此诗写诗人在广成子的住处游览所见。首句写地崖插天表,丹洞迷芳草。二句言,知是广成居,怅望云杳杳。 这首诗是一首游仙诗。诗中描写诗人登上了广成子居住的地方,看到了一个插天入地的悬崖,又看到有一片神奇的丹洞,里面生长着香草
【注释】 ①凤山:山名。②彩雾:指彩云。这里泛指山间的云雾。③灵鸟:指凤凰,古代传说中的一种鸟,常用来比喻贤臣良将。④高冈:高山。⑤周文:周武王,即西伯姬昌,周朝的开国君主。⑥西山:指华山。⑦何:为什么。⑧去:去向。 【赏析】 《咏物五首》是唐代诗人王勃创作的组诗作品。此诗描写了一幅美丽的山水画,抒发了作者对贤臣良将的理想和追求。 首句“灵鸟归何处”,以灵鸟自喻,表明自己志在四方,不恋尘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