祀典千年出秩宗,英英岳气默相通。
元冥独握堪舆令,朔易曾收橐籥功。
峦嶂层层青入汉,松杉郁郁翠摩风。
东方泰岱西方华,万古威灵与并雄。
这首诗是一首描绘恒山美景和气势的诗。以下是逐句的详细解读:
- 登恒山(登上恒山)
- “祀典千年出秩宗”:祭祀仪式延续了千年,由最高神祇主持。
- “英英岳气默相通”:山峰英武,与天地之气相沟通。
- 元冥独握堪舆令(元冥独自掌握着堪舆之令)
- “元冥”:指宇宙中的神秘力量。
- “堪舆之令”:堪舆,古代风水学说中的一种理论,认为万物都有其对应的方位和位置,这里是指宇宙的力量。
- “独握”:独立掌控,形容元冥的强大和神秘。
- 朔易曾收橐籥功(朔易曾经收集过橐籥之功)
- “朔易”:指冬至日。
- “橐籥”:古代的一种风门,用来控制气流。
- “曾收橐籥功”:曾经收集过使用橐籥来调整气流的功效。
- 峦嶂层层青入汉(峦嶂层层青,青入汉水)
- “峦嶂”:山峦重叠、峭壁高耸。
- “青入汉”:青色如同进入汉水一样深邃、深远。
- 松杉郁郁翠摩风(松杉茂盛,翠绿覆盖,风吹动它们)
- “郁郁”:形容茂盛、繁密。
- “翠摩风”:翠绿色如同覆盖在风上一样。
- 东方泰岱西方华(东方的泰山,西方的华山)
- 泰山和华山都是中国著名的山峰,分别位于东方和西方。
- 万古威灵与并雄(万古威灵,与泰山、华山共同强大)
- 威灵:威武的神力。
- “并雄”:并列为最强。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恒山的自然景观和历史地位的描述,展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敬畏和赞美之情。诗人通过描绘山川的壮丽、松杉的繁茂以及日月星辰的光辉,表达了自己对自然之美的热爱和向往。同时,诗人也通过对泰山和华山的赞美,展现了中国古人对国家和民族的自豪感。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充满了对自然和历史的敬仰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