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海长流石未枯,山灵爱宝隐真符。
从教烈焰焚经史,致使秦碑字也无。
【注释】
东海:指东海的山,这里代指秦始皇封禅的五座名山。石未枯:石碑上没有文字,仍然像原来那样屹立着。山灵:山神。爱宝:珍惜宝物。隐真符:藏有真秘的符咒。从教:任凭。烈焰:烈火。焚经史:烧掉儒家的经典和史书。致使:导致。秦碑:即始皇刻的《泰山刻石》,在泰山下。字也无:碑上的字被毁得一点也没有了。
【赏析】
这是一首咏古抒怀诗,通过咏赞秦始皇封禅的五座名山,来抒发作者对当时统治者焚书坑儒,钳制思想,摧残人才的愤慨。
诗的前两句是咏赞秦始皇封禅时的五座名山。东海之滨,群峰耸峙,巍峨壮观。秦始皇在这里举行过五次隆重盛大的封禅仪式。这五座名山,分别是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分别用“东海长流石未枯”、“山灵爱宝隐真符”来描写。东海之畔,黄河之滨,这些名山都是大自然的杰作。诗人赞美这些名山,实际上是借以歌颂秦始皇统一六国、建功立业的伟大业绩,同时也表达了自己渴望像秦始皇那样成就伟业的愿望。
第三、四句是咏赞秦始皇焚书坑儒之事。诗人把焚书坑儒这一历史事件比作烈火焚烧儒家经典和史书,从而表达出对秦始皇的愤慨之情。
诗的最后两句,是对秦始皇的谴责和讽刺。秦始皇为了显示自己的威风,曾下令将儒家的经典、诸子百家的著作全部收缴上来,集中到一起焚毁,还把一些著名的学者和方士们活活地坑杀了,制造出一场大浩劫。诗中用“致使秦碑字也无”一句,形象生动地揭露了这一暴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