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归残腊里,行色在孤舟。
山入毗陵翠,河经溧水流。
青毡寒榻共,绛帐夜灯留。
时雨诸生望,休过太白楼。

【注释】

残腊:即腊月,农历年末。毗陵:指今江苏常州。青毡:用青布制成的毡垫。绛帐:红色帐幕,指陈校官所居之室。太白楼:李白号太白,溧阳有李白祠。

【赏析】

《送陈校官之溧阳》,这首诗是诗人在送别友人时写的一首送别诗。诗人借景抒情,以景托情,表达了对友人的惜别之情。全诗写得清新脱俗,意境深远。

首联:“春归残腊里,行色在孤舟。”

“春回大地,腊月将尽”,春天已经回到了大地,而此时正是腊月,一年即将结束。在这寒冬腊月之中,陈校官却踏上了前往溧阳的孤舟。这里既点明了季节,又写出了陈校官的远行;同时,也暗示了作者对友人的不舍之情。

颔联:“山入毗陵翠,河经溧水流。”

“山入”二字写出了山势的蜿蜒曲折,仿佛是一幅山水画卷展现在眼前。“毗陵”指的是今天的江苏常州,“山入”则描绘出了山峦叠嶂的景象。而“河经”二字则写出了河流穿城而过的情景。这里的“河经”与前面的“山入”相呼应,形成了一幅山水交融的画面。同时,也暗示了陈校官将要离开家乡的情境。

颈联:“青毡寒榻共,绛帐夜灯留。”

“青毡寒榻”指的是陈校官所住的简陋的住所,而“绛帐夜灯”则描绘出了夜晚陈校官所居之处的温馨场景。这里的“共”字既写出了两人的亲密关系,又写出了他们共同度过的时光。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尾联:“时雨诸生望,休过太白楼。”

“时雨”二字既是自然界的现象,又是诗人对友人的祝福。“诸生”指的是当时的读书人,而“休过”则表示不要因为旅途劳顿而耽误了学习。这里的“时雨”与前面的“春归”相呼应,都表现出了春天的气息和生机。而“太白楼”则是诗人当年读书的地方。这里的“休过”既表示了诗人对友人的关切之情,又暗示了诗人对过去岁月的怀念之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