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寺云林碧水阴,游人登眺洒尘襟。
癯僧芳草蒲团坐,野老闲鸥海月心。
仕路崎岖行处变,异乡花木客怀深。
殊方风景多迁易,钟磬清馀隔树音。
这首诗描述了诗人在雁峰寺的所见所感。
雁峰寺,位于中国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灵隐寺后山,始建于东晋咸和元年(326年),原名慧理寺,唐改称灵隐寺,为灵隐十八景之一。历代多次重建。因山顶有巨石形似雁阵而得名。
古寺云林碧水阴,游人登眺洒尘襟。
【注释】云林:指寺院周围林木葱郁,云雾缭绕的景象。碧水:清澈的水。阴:这里形容景色幽静。尘襟:原指僧人的衣服,这里借指僧人的心境。
【赏析】首句写雁峰寺周围的自然环境,云林碧水,给人一种宁静、神秘的感觉。第二句写游客在此处登高远眺,心情也随之变得开阔。这两句诗通过对景物的描写,展现了雁峰寺的自然之美,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愉悦之情。
癯僧芳草蒲团坐,野老闲鸥海月心。
【注释】癯:瘦弱。芳草:指寺庙周围的花草。蒲团:佛教徒坐禅时用的草垫子。野老:指乡间老者。闲鸥:比喻自由自在的鸟儿。海月:指月亮如海一般广阔。
【赏析】第三句描绘了一位瘦弱的和尚正在寺院里坐着,他坐在蒲团上,享受着大自然的美好。第四句则描绘了一位乡村老者在海边欣赏着月亮,他的心情与海一样广阔。这两句诗通过描绘不同人物在不同场景下的活动,展现了雁峰寺的人文之美,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仕路崎岖行处变,异乡花木客怀深。
【注释】仕路:仕途之路。崎岖:形容道路不平。异乡:指他乡或外地。花木:比喻风景名胜。客怀深:客人的情怀很深。
【赏析】第五句写诗人在外为官,经历了许多艰难险阻,但他并不气馁,反而更加坚定了自己的信念。第六句则写出了他在外为官的感慨和思念家乡的情感。这两句诗既表达了诗人对仕途艰难的感慨,也表达了他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殊方风景多迁易,钟磬清馀隔树音。
【注释】殊方:不同的地区。钟磬清馀:形容寺院中的钟声和磬声清脆悦耳,余音袅袅。
【赏析】最后一句写雁峰寺的风景随着季节的变化而变化,而寺院里的钟磬声依然清晰可闻。这两句诗既表现了雁峰寺的美景,也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岁月变迁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