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山青,楚江永,幽弦出水寒波动。青丝短,别恨长,碧潭浸月照微茫。
声清切,惊落叶,夜半啼猿愁不歇。听悠悠,湘水流,苍梧缥缈黛云秋。
猿声急,丝声咽,吹入《竹枝》转凄绝。竹烟浮,泪未收,寥天清怨泣渔舟。
湘灵怨:
楚山青,楚江永,幽弦出水寒波动。
青丝短,别恨长,碧潭浸月照微茫。
译文
楚地的群山青青翠翠,清澈的湘江流淌不息。
琴瑟声悠扬如细语,凄切悲凉令人心碎。
夜半时分猿鸣凄厉,仿佛在诉说别离之苦。
听其声音悠长不绝,湘水悠悠流淌无尽。
苍梧山上雾气缥缈,秋日里黛色山峰映衬着薄云。
猿啼声中夹杂急迫,琴声悲切使人哽咽。
《竹枝》曲子哀婉凄凉,如同泪水未收止不住。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湘江景色和抒发离愁别恨的诗。首句“楚山青,楚江永”,描绘了湘江两岸青山连绵、江水滔滔的壮丽景象;“幽弦出水寒波动”,以幽深的琴声比喻湘江的流水声,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对湘江的深情。次句“青丝短,别恨长”,则通过琴瑟声与离情的结合,表达了诗人对离别的无限哀伤。
第三句“碧潭浸月照微茫”,“碧潭”指的是湘江上的月光映照下的清澈水面,而“微茫”则形容月光照在水面上的景象模糊不清。这句诗描绘出了一幅宁静而美丽的湘江夜景,同时也为接下来的离愁别绪作铺垫。
接着“声清切,惊落叶,夜半啼猿愁不歇”,则是诗人在寂静的夜晚听到猿啼声而心生感触,进一步渲染出一种孤寂凄凉的氛围。
“听悠悠,湘水流,苍梧缥缈黛云秋”,则通过听觉和视觉的结合,展现了湘江两岸的美丽景色以及秋天的萧瑟之感。这里的“苍梧”指的是湘西的一座山峰,而“黛云秋”则描绘了山顶被晚秋的云雾环绕的景象。
最后两句“猿声急,丝声咽,吹入《竹枝》转凄绝”,“猿声急”和“丝声咽”都是形容声音的急促和压抑,而“《竹枝》”则是一首古老的歌曲,这里借指悲伤的歌曲。这两句诗通过声音的变化,传达了诗人内心的悲凉与无奈。
这首诗通过对湘江的描绘以及诗人的情感表达,展现了一幅美丽而哀伤的画面,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于离别的深深思念与不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