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寿清歌妙嫩箫,红牙子玉夜相邀。
而今明月空如水,不见青溪长板桥。

《秦淮杂诗》是清代诗人王士祯所作的一组七绝诗,原诗共二十首,其中《傅寿清歌妙嫩箫》一作最为人所熟知。这首诗通过对秦淮河畔夜生活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旧日繁华的回忆和对现实变迁的感慨。下面将对这首诗进行逐句释义、译文、关键词注释以及赏析:

  1. 诗句解释
  • 傅寿清歌妙嫩箫:描述傅寿这位明末秦淮旧院名妓擅长的清歌和嫩箫技艺。傅寿能弦索,喜登台演剧,她的表演深受人们喜爱。
  • 红牙子玉夜相邀:使用红牙拍板和紫玉箫来伴奏,营造出一种优雅的夜晚氛围,与傅寿共同欢聚。
  • 而今明月空如水:表达出如今月色空旷清彻,没有了过去的热闹和繁华。
  • 不见青溪长板桥:指曾经的青溪长板桥虽然仍然存在,但已不再有昔日的繁华景象。
  1. 译文
  • 傅寿清歌妙嫩箫:傅寿用美妙的笛声和嫩箫演奏,在月光下为客人献唱。
  • 红牙子玉夜相邀:她用红牙拍板和紫玉箫伴奏,与宾客们一起欢聚一堂,享受美好的夜晚。
  • 而今明月空如水:现在月光皎洁,清澈如水,但再也听不到往日的欢声笑语了。
  • 不见青溪长板桥:再也看不到昔日那条青溪上的长板桥,它已成为历史的记忆。
  1. 赏析
  • 艺术特色:这首诗的艺术特色在于其生动地描绘了秦淮河畔夜生活的繁华与变迁。通过对傅寿等人的描述,展现了那个时代的生活风貌和文化特点。
  • 情感表达:诗人通过对过去与现在的对比,表达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对现实的无奈。这种情感的表达既深刻又富有哲理,让人深思。
  • 文化价值:作为一首描写南京秦淮河风情的诗歌,它不仅是文学作品,也是了解明清时期江南文化的一个重要窗口。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古代诗词的魅力。

《傅寿清歌妙嫩箫》是一首具有很高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的诗歌。通过对这首诗的深入解读和赏析,不仅能够领略到古代文人的才情与情怀,还能进一步了解中国古代的文化与社会生活。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