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上层楼唱越风,尉佗城郭夕阳中。
九州南尽馀沧海,万里秋高作寓公。
旌节雄藩秦塞改,衣冠故国楚庭空。
倚栏欲写兴亡感,依旧江山霸气雄。
【注释】:
镇海楼二首:作者曾于淳熙六年(公元1179年)至九年(公元1182年),两次到闽浙沿海任知州,曾登楼观海。这两句是说自己登上楼顶,唱起越地的歌谣,眼前展现的是尉佗城郭中的夕阳。越:指越州,今浙江省绍兴市。尉佗:指尉佗城,在今江苏省丹徒县西北。
南尽句:指越州向南直到大海。馀沧海:指越州以南的广阔海域。
寓公:指寄居于他乡的人。这里泛指流寓在外的遗老。
旌节:古代官员外出时所持的指挥旗和符节,表示其权力。秦塞:指陕西一带。雄藩:指边远地区。秦塞改:指边疆地区发生变革。
衣冠故国:指中原一带。楚庭空:指长江下游一带。旧时以“衣冠”代称中原人士。
倚栏:倚靠在栏杆上。兴亡感:对世事变迁引起的感慨。
霸气雄:指国家的雄壮气势。
【赏析】:
《镇海楼二首》是南宋诗人陆游创作的一组诗。此诗为第二首,写于淳熙六年至九年(公元1179年-1182年)陆游第二次任福建、浙江沿海制置使期间。诗中表达了诗人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和对国家命运的关切之情。
首联“独上层楼唱越风,尉佗城郭夕阳中。”意思是自己独自登上楼顶,唱起越地的歌谣。越风:指越州的风俗民情。尉佗城郭:指越州城的城墙和城门,也借指越州。夕阳中:指落日的余晖映照在城墙之上,形成一幅美丽的画面。
颔联“九州南尽馀沧海,万里秋高作寓公。”意思是说,越州的南面已经延伸到大海之中,而自己的心境也变得开阔起来。寓公:古时指因避乱而寄居的人。这里指作者因政治原因而流寓在外。
颈联“旌节雄藩秦塞改,衣冠故国楚庭空。”意思是说,昔日秦、汉时期的边关已经发生了改变,那些曾经繁华一时的中原地区也已经变得空荡荡了。旌节:古代官员外出时所持的指挥旗和符节,表示其权力。秦塞:指陕西一带。雄藩:指边远地区。秦塞改:指边疆地区发生变革。
尾联“倚栏欲写兴亡感,依旧江山霸气雄。”意思是想凭倚栏杆来表达对国家兴衰成败的感慨,但江山依旧壮丽雄伟。倚栏欲写:想凭靠栏杆来表达自己的感情。兴亡感:对国家兴衰成败的感慨。依旧:仍然保持。江山霸气雄:指国家的雄壮气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