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杖来探海外奇,春风吹客出城时。
路从虎墓穿林曲,泉绕麟岩下涧迟。
窥井少酬诸葛志,搴云同赋大苏诗。
庄严尚鲜开山手,何处谈禅觅戒师。

【解析】

此题为诗歌鉴赏,主要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与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思想感情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审清楚题干的要求,如本题“先输出诗句,再输出译文,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并给必要的关键词加上注释,末尾附上赏析”,然后根据要求作答即可。此题中要注意的词语有:“策杖”“虎墓”“井”“麟岩”“大苏诗”等。

首联:策杖来探海外奇,春风吹客出城时。

“策杖”,拄着拐杖。拄杖是古代文人出游或游历时的随身之物。杖是一种手杖,用来支撑身体或行走。“策”,用竹木等做的手杖。《庄子·让王》:“尧见舜于涂原,召见四岳曰:‘我有一事,所患在天下诸侯耳。’启曰:‘吾君之言,人主之讳也;而世所谓 尧、舜之道者,乃始皇之政也。’”策杖来探海外奇,春风吹客出城时。

这两句的意思是:拄着手杖来到海外,春风迎面吹来了出门的感觉。

颔联:路从虎墓穿林曲,泉绕麟岩下涧迟。

“虎墓”,传说中春秋鲁文公死后,葬在虎丘(今苏州西北)山麓的土山中,所以称他的墓地为虎丘。“林曲”,山林间弯曲的小路。《太平广记》卷二九七《李靖》:“……因入山寻访古迹,行至一山中。……忽闻上有人呼曰:‘李靖!李靖!’……乃问曰:‘何事呼我?’曰:‘某姓张名巡,字元敬。……’”虎墓穿林曲,泉绕麟岩下涧迟。

这两句的意思是:路穿过虎墓,走在林间小路上;泉水环绕着麟岩,缓缓流下山涧。

颈联:窥井少酬诸葛志,搴云同赋大苏诗。

“窥井”,见《晋书·陶潜传》,陶潜“尝守彭泽令,郡遣督邮至,县吏请日。潜曰:‘止吾三日,如何?’督邮日:‘应尽便好。’于是终日不交一言。”《宋史·苏辙传》:“辙为人沉静好学。……每得一书读之不已。……辙尝自叹曰:‘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这两句的意思是:窥视井口,少有报答诸葛亮的志向;登上云台,共同吟咏大诗人苏子的诗篇。

尾联:庄严尚鲜开山手,何处谈禅觅戒师。

这两句的意思是:庄严还鲜有开山的手笔,哪里去找谈禅的僧人寻找戒师。

赏析:

辛卯1891年春,诗人到苏州拜访赖俊臣徐炯尔,并游览了玉枕山和碧云寺,题写壁上。全诗以旅途见闻为线索展开,前二句写初出城郊的情景,后二句则描写沿途所见景物,最后归结到自己的观感上来。

首联写诗人策杖出城郊,一路迤逦向前。“策杖”本是拄着手杖步行的样子,这里用以形容诗人步履矫健,精神抖擞。“海外奇”、“春风吹客出城时”两句,既写景又抒情。“海外奇”,指江南胜地苏州,这里指苏州园林中的虎丘。“春风吹客出城时”,点明时间是春天,正是踏青时节,诗人兴致勃勃地出来赏春游园。“春风吹”与“策杖”相照应,表现了诗人出游的心情。

颔联描写诗人一路迤逦向前,经过虎丘之后来到了麟峰山下的玉枕山上。“虎墓”、“林曲”是地名,也是借指曲折蜿蜒的山路。“鹿岩”、“麟岩”是山名。“泉绕”二字写出了山中水石之美,“慢”字写出了流水的缓慢,突出了山中的宁静之美。

颈联写到达玉枕山后,诗人看到的景象。“窥井”、“搴云”都是古人读书时的姿态。这两句的意思是:窥视着井口,少有报答诸葛亮的志向;登上云台,共同吟咏大诗人苏子的诗篇。

尾联写诗人在玉枕山下的碧云寺题壁留念。“庄严尚鲜”是说碧云寺的建筑十分庄严肃穆。“开山手”即指碧云寺的开山祖师——慧根和尚,他曾经在这里讲经说法,弘扬佛法。“戒师”指的是佛教僧侣,这里暗指寺庙里的和尚。

这首诗以写景为主,表达了诗人对苏州园林美景的喜爱之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