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起作民贼,有何文可名?
人皆防利喙,更莫震虚声。
诗句解释:
- “虫豸诗八首虱” - 这里提到的“虫豸诗”是古代一种诗歌的分类,特指以昆虫为题材的诗歌。而“虱”则是一种小型的寄生昆虫,常被用于象征或比喻某种微小且不起眼但有其特定作用的存在。
- “朋起作民贼” - 这是说那些像寄生虫一样聚集在一起的人(朋起)开始成为害民的坏人(民贼)。这里的“朋起”可能指的是结党营私或结伙成群的行为,而“民贼”指的是那些伤害或掠夺民众利益的人。
- “有何文可名” - 这句话表达的是疑问,问这些行为和人有什么文化、文学价值可以命名或者表彰?在这里,“何文”是指什么文化价值或成就,“名”则是名声或认可。
- “人皆防利喙,更莫震虚声” - 这两句描述了社会上大多数人对那些具有攻击性或威胁性的人的防备心理和警惕态度。这里的“防利喙”可以理解为防范那些带有攻击性或锋利言辞的人,“震虚声”则是指害怕那些没有实际行动或实力却善于制造噪音和恐慌的声音。
译文:
在这个世界上有一些人就像寄生在人们身上的小虫子一样开始变得有害,他们结成团伙开始损害人民的福祉。我们又有什么文化价值或成就值得去表扬呢?人们都在防备那些带着锋利的言辞或具有攻击性的人,又怎能被那些只会制造噪声而不敢面对现实问题的声音所震撼?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比的方式表达了对社会现象的一种批判态度。诗人通过将“虫豸”(即害虫)比喻为人,来形象地指出那些破坏社会秩序和个人利益的小人。同时,通过对“朋起”和“民贼”的描述,揭示了结党营私的危害性。最后两句则进一步强调了社会的警觉性和对于真正价值的忽视,这种反思对于当时社会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