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无丝竹有东山,要乞丹青补黛鬟。
莫被比邻文信国,满前姬侍笑儒酸。
【注释】
东山:指东晋诗人陶渊明的隐居地,在今江西省九江市西南。这里借指作者自己的隐居之地。
丹青:指画笔和颜色。黛鬟:指女子的发髻。这里泛指妇女。
文信国:即文天祥。南宋抗元名臣、民族英雄。宋末任右丞相,兵败被俘,坚贞不屈,从容就义。他以忠诚为人所景仰。
儒酸:指迂腐书生。
【赏析一】
这是一首咏史诗。首句写东晋诗人陶渊明的东山生活,陶渊明曾隐居于东山,自号五柳先生。陶公“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田园风光成为千古佳话,他的隐逸精神也一直受到人们的崇敬。诗人借用这一典故,表示自己虽然不能像陶公那样躬耕田园,但却有隐逸之心;次句写诗人虽没有陶公那样的隐逸生活,却要向画家讨教如何补缀鬓边的白发,表现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之情。三、四两句用典,点出诗人的用意。宋代文天祥是南宋的民族英雄,他在兵败被俘后,宁死不屈,大义凛然。而当时那些满口仁义之词的文人,面对文天祥的忠烈之举,都感到惭愧,甚至讥笑他们迂腐不堪。这两句是说,不要做比邻文天祥那样的迂腐文人,因为在他面前,所有的姬侍都是些笑里藏刀、酸溜溜的俗人。
【赏析二】
本诗通过咏叹东晋诗人陶渊明与宋代民族英雄文天祥的不同命运来表达诗人自己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以及不愿与庸俗之人为伍的高洁人格。诗的前两句写诗人虽无陶公般的隐逸生活,却想向丹青大师讨教补缀鬓发之法;第三、四句用典,指出不要做那些迂腐的文人;最后两句则是诗人对现实的一种批判和讽刺。全诗语言流畅,意境高远,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以及对世俗的不屑和鄙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