芙蓉亦花妖,转海毒我民。嗟尔道士居,告诫何谆谆!
流毒且百年,禁令今始伸。至今论外祸,此特为之因。
昏莽持外交,实出亲贵臣。入山见署额,咄哉彼何人?
署盟亦此笔,遗祸今未泯。一言足丧邦,坐使利益均。
留名亦山辱,幸尔犹全身。遥遥两仙馆,云泉与长春。
风雨秋一叶,海外成青磷。尔徒媚道心,所志惟金银。
奈何不斩虏?飞剑乞洞宾。

诗句解释与译文:

  1. 芙蓉亦花妖,转海毒我民。嗟尔道士居,告诫何谆谆!
  • 这句诗表达了对山中的道士的不满和批评,用“芙蓉”指代道士,认为他们像花朵一样妖艳却带有毒害百姓的性质。同时,诗人感叹道士的居所(住所)对人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并表示对道士的警告是反复而恳切的。
  1. 流毒且百年,禁令今始伸。至今论外祸,此特为之因。
  • 此句反映了自某事件开始以来,虽然已有百年时间,但相关禁令仍未得到严格执行。诗人认为,之所以如此,正是因为这些外在的灾害只是导火索,真正的原因是道士们的不良行为导致了这些祸端的发生。
  1. 昏莽持外交,实出亲贵臣。入山见署额,咄哉彼何人?
  • 这里指出了山中的某些人物(可能是道士或官员等)在处理外部事务时显得昏庸无道,甚至利用职权进行不当交易。当这些人物进入山林深处时,其名字和职位在山上显眼地显示出来,使人不禁感到惊讶和疑惑。
  1. 署盟亦此笔,遗祸今未泯。一言足丧邦,坐使利益均。
  • 通过这句话,诗人表达了对这些人的不满和谴责。他们签订的协议或条约带来了长久的祸患(遗祸),并且他们的一句话就能让一个国家陷入危险的境地,使得国家的利益分配变得不均。
  1. 留名亦山辱,幸尔犹全身。遥遥两仙馆,云泉与长春。
  • 诗人在这里表达了对那些留下姓名的人(可能是被指责为道士或官员的人)的讽刺和嘲讽。尽管他们在山上留下了自己的名声,但最终还是保全了性命,得以全身而退。
  1. 风雨秋一叶,海外成青磷。尔徒媚道心,所志惟金银。
  • 这两句诗描述了自然景象的变化和人们追逐名利的行为。风雨过后,一片落叶飘散;在海外,原本可能成为财富的东西变成了青磷。诗人通过这些自然现象比喻了人们的贪欲和追逐金银的欲望。
  1. 奈何不斩虏?飞剑乞洞宾。
  • 最后一句表达了诗人对某种行为的无奈和愤慨。他质问为何不能斩除敌人(可能指敌人或敌人的行为),而是求助于神仙般的人物(洞宾)。这表明诗人认为这种行为既愚蠢又无用。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游历西樵山的经历以及对所见所闻的观察与思考,揭示了当时社会的一些矛盾和问题。诗人运用生动的比喻和形象的语言,将道士、官员、普通人等各类人物的行为描绘得淋漓尽致,既体现了诗人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关注,也表达了他对某些行为的强烈反感和批判。整首诗结构清晰,层次分明,既有对事实的陈述,也有对情感的抒发,更不乏对人性和社会现象的深刻反思。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