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塘春好花映闾,花边游女纷琼琚。玉叶金枝一老姆,蓬首不整衣无袽。
在昔天崇盛藩府,王子分茅镇南土。如花之女天人俦,清矑横列修眉妩。
晓日吹笙叫凤皇,晚窗罢绣调鹦鹉。皇孙择婿鄙豪华,但选人龙与文虎。
宣州谭生英妙姿,笔底掣电风雷驰。朝为千诗暮百赋,元气湿楮何淋漓。
皇孙一见叹奇绝,画屏当昼牵红丝。参佐风流宾客盛,谭生掞藻满座靡。
楼头指日骑双凤,鼙鼓惊人隔鸳梦。流离展转为俘囚,穷鳞眼看釜底游,幸遇将军不好武,闻道能诗色乃柔。
笑指梅花赋百首,诗成当以不死酬。口号不待八叉就,词源浩如三峡流。
侍史代书欲腕脱,高座惊读快拍浮。笔阵扫开剑铓利,惊鱼掉鬐倏脱钩。
痛定徐思更惨绝,平台旧馆余残血。红颜一去断音尘,半镜怀藏苦难说。
【注释】
竹塘:地名。
闾:里巷。
琼琚:玉佩。
天崇:唐玄宗李隆基的年号。
王子:指唐玄宗的儿子,李亨(即唐肃宗)。
分茅:指封王、分土。
皇孙:唐玄宗的孙子,李亨的长子。
宣州:今安徽宣城市。
谭生英:指宣城人谭用之。
笔底掣电:形容文辞雄健。
元气湿楮何淋漓:比喻诗作气势磅礴,感情充沛。
参佐:指官员。
流离:漂泊流亡。
俘囚:俘虏。
穷鳞:指鱼。
能诗色乃柔:意思是说这个人有诗人的风度,性情柔和。
百首:一百篇。
不待八叉就:不需要多写一个字。
三峡流:比喻文章波澜壮阔,像长江水一样浩荡奔流。
侍史代书欲腕脱:指代笔时手腕都快要脱臼了。
高座惊读快拍浮:指坐在高堂上读书的人,听到自己的声音都感到震惊。
笔阵扫开剑铓利:指笔法像剑一样锋利。
半镜怀藏苦难说:指内心充满了痛苦,难以表达。
【赏析】
此诗是一首描写宣州名士谭用之的佳作,诗中的主人公是宣城的一个才子谭用之,他的才华出众,为人豪爽,深受人们的喜爱和赞赏。全诗以谭用之为中心人物,通过对他的生活经历、性格特点和才华的描绘,展现了一个鲜活的艺术形象,表达了诗人对谭用之的赞美之情。
诗的第一句“竹塘春好花映闾”,描绘了春日里的竹塘景色,花影婆娑,映照在里巷之间,给人一种如画般的美感。第二句“花边游女纷琼琚”则进一步描绘了女子们的装扮,她们佩戴着美丽的玉佩,如同盛开的花朵一般娇艳动人。这两句诗通过色彩和形态的描绘,营造了一种春天的氛围,为下面的叙述铺垫了背景。
第三句“玉叶金枝一老姆”,则是直接点明了谭用之的身份——他是一位年长的男子,也就是所谓的“老姆”。这一身份的确立,也为后面的叙述提供了前提。第四句“蓬首不整衣无袽”描绘了他的外貌特征,头发凌乱,衣衫褴褛,但这些都不足以掩盖他的才华和魅力。
在昔天崇盛藩府,王子分茅镇南土:“在昔天崇盛藩府”,是指过去的辉煌时期,当时唐朝的国力强盛,疆域辽阔。而“王子分茅镇南土”则是指唐玄宗的儿子李亨被封为藩王,镇守南方边疆。这句诗不仅回顾了过去的历史,也暗示了谭用之所处的地位和角色。
如花之女天人俦,清矑横列修眉妩:“如花之女天人俦”,形容女子如同天上的花朵一般美丽绝伦,与神仙相媲美。而“清矑横列修眉妩”,则是形容女子的眉毛修长而美丽,宛如仙子般迷人。这句诗通过比喻和形容词的运用,将女子的美丽展现得淋漓尽致。
晓日吹笙叫凤皇,晚窗罢绣调鹦鹉:“晓日吹笙叫凤皇”,“晓日”指的是清晨时分,“笙”是一种乐器,这里借指谭用之手中所持之物。而“凤皇”则是凤凰的象征,代表着尊贵和吉祥。这句诗描绘了谭用之早晨吹笙的情景,声音悠扬动听,仿佛召唤着凤凰降临。
晚窗罢绣调鹦鹉:“晚窗”指的是傍晚时分,“绣”指的是刺绣技艺,“鹦鹉”则是一种鸟类。这里的“罢绣调鹦鹉”可能是指停止刺绣,转而弹奏乐器或者吟诗作赋。这样的描述既展现了谭用之的文才横溢,又体现了他的雅致情趣。
皇孙择婿鄙豪华:皇帝的孙子在选择媳妇时,并不看重富贵之家的奢华,而是注重人品和才华。这句诗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一种价值观,即更加注重内在素质而非外在条件。
但选人龙与文虎:“但选人龙与文虎”,这里的“人龙”指的是男性豪杰之士,而“文虎”则是指文采斐然的才子。这句诗表明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中,谭用之被认为是一位具有卓越才能和品德的人,因此备受推崇。
宣州谭生英妙姿,笔底掣电风雷驰:宣州谭生是一个英俊潇洒的人物,他的文笔如同闪电般疾驰,充满了力量感。这个比喻形象地描绘了谭生的形象和才华。
朝为千诗暮百赋,元气湿楮何淋漓:早上创作出一千首诗,晚上写出上百篇文章,他的文思泉涌,气势磅礴,如同江河泛滥一般无法遏制。这里的“元气湿楮何淋漓”是对文才的极高赞誉,形容他的文学造诣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
皇孙一见叹奇绝,画屏当昼牵红丝:皇帝的孙子见到谭生后惊叹不已,认为他的才华令人叹为观止,甚至让人忍不住想要去追求这份难得的缘分。这里的“画屏当昼牵红丝”形象地描绘了皇帝孙子对谭生的欣赏和倾慕之情。
画屏当昼牵红丝:画屏当昼牵红丝:形容皇帝孙子对谭生的欣赏和倾慕之情。这里的“画屏当昼牵红丝”形象地描绘了皇帝孙子对谭生的欣赏和倾慕之情。
参佐风流宾客盛,谭生掞藻满座靡:谭生在宴会上风度翩翩,才华横溢,吸引了众多的宾客和文人前来欣赏。这里的“掞藻”指的是文采飞扬,而“满座靡”则形容场面热烈非凡,没有一个人能够抵挡他的才华和魅力。
楼头指日骑双凤,鼙鼓惊人隔鸳梦:在楼上指着夕阳西下的景象,骑着双凤的骏马驰骋而去。这里的“指日”象征着对未来充满期待和憧憬,而“骑双凤”则寓意着谭生的事业将会一帆风顺,前程似锦。
鼙鼓惊人隔鸳梦:鼙鼓声中传来的震动让人心潮澎湃,仿佛隔开了梦境一般,让人无法平静下来。这里的“隔鸳梦”则意味着谭生的影响力已经超越了常人的思维和想象,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
流离展转为俘囚,穷鳞眼看釜底游:经历了战乱和流离失所的惨痛经历后,谭生被俘虏并囚禁起来,他看着自己的亲人朋友一个个死去,只剩下最后一丝希望。这里的“穷鳞眼看釜底游”形象地描绘了谭生内心的绝望和悲愤,让人深感同情。
幸遇将军不好武,闻道能诗色乃柔:幸运的是遇到了一位将军,他没有武勇而擅长文学,对谭生非常赏识。这里的“不好武”则表示这位将军并没有因为武力而轻视谭生,反而更加欣赏他的文学才华。这句话表达了对这位将军的敬意和对文学的重视。
笑指梅花赋百首,诗成当以不死酬:笑着指向梅花,表示要创作出一百首关于梅花的诗篇,以此来报答这位将军对他的赏识和支持。这里的“不死”则寓意着谭生的生命得以延续,而“酬”则表示回报和感谢之意。这句话表达了对将军的感激之情以及对未来的美好祝愿。
口号不待八叉就,词源浩如三峡流:不用等待八方来投稿或求助于别人,自己的词源就像长江一样浩瀚无边,源源不断。这里的“八叉就”指的是八方来稿,而“三峡流”则形容长江水势浩大、奔腾不息。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自己创作能力的自信以及对诗歌创作的无限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