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音岩畔波初起,银涛直泻天万里。怡亭寂寞山月高,空馀断碣沈江底。
大书深刻永泰年,铭者裴虬笔如椽。李莒八分阳冰篆,卿云采绚星珠联。
吁嗟乎!世事白衣幻苍狗,陇西词客今何有。武昌江上片石存,遂使姓名长不朽。
君不见,嘉祐七年上泉书,苔纹剥蠹沦瓦缶。
【注释】
观音岩:在四川彭州。波初起:水波初起,形容波涛开始汹涌。银涛:指浪花白如雪的波浪。直泻:倾泻。天万里:形容水势高远。怡亭:亭名,即怡亭。寂寞:寂静,冷落。断碣:倒塌的碑碣。沈江底:沉没江底。大书深刻永泰年:指碑文上刻着“大宋永泰元年”的字样。裴虬:裴休之子,字虬,官至工部尚书,善书法。李莒:唐人李邕,号北海先生,善书法,尤擅八分书。阳冰:唐代书法家张旭,以草书见长。卿云采绚星珠联:《易经》说:“大人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卿云,指天上云彩;绚,光彩夺目;星珠联,指星星像珍珠一样聚集在一起。世事:世间之事,指功名富贵、利禄权势。白衣:指未做官的人。苍狗:比喻变化无常的事物。陇西词客:唐朝诗人王勃曾为《滕王阁序》作序并赋诗,后因以“陇西词客”称之。今何有:如今还有谁呢?嘉祐七年:宋仁宗嘉祐七年(1062),欧阳修任知制诰。上泉书:指《上清了玄太上隐书》。苔纹剥蠹沦瓦缶:《易经》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说:“石在山中而坚矣。”(《系辞下》)意思是石头虽然埋在山里但仍然坚固。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铭文。铭文多刻于器物或墓志,用以记叙死者生平事迹及立此铭之意。作者把写景与叙事、抒情相结合,借对自然景物的描写抒发自己的情怀,表达了自己对于人生和历史的感慨。
开头两句写观音岩畔波涛汹涌,水势滔天。这既是对周围环境的描绘,又是通过这种环境表达自己内心感受。“银涛直泻天万里”,形象地写出波涛汹涌的气势;“天万里”则表现出波涛浩渺无边的景象。
接下来三句写碑上的铭文。碑文上刻着“大宋永泰元年”几个字,说明这座亭子是在永泰元年建立的。而碑文的作者是裴虬,字虬,官至工部尚书,善书法,尤擅书法。李莒是唐人李邕,号北海先生,善书法,尤擅八分书。碑文用大字刻写,字迹雄劲有力,笔法刚健挺拔,显示出碑文书写者的非凡才华。碑文的内容是赞美亭子的,同时也寄托了自己的情感,表明自己希望死后也能名扬后世。
最后两句写亭子的地理位置。亭子位于山腰,地势较高;亭旁有山有水,风景优美。碑文刻在亭旁岩石上,因此亭子虽小却能保存久远。“永垂不朽”四个字既表达了作者对于亭子的赞叹,又表达了他希望自己的名字能够流传千古的愿望。
全诗通过对景物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于人生和历史的感受,同时也寄托了自己对于名利和生死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