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虏得官乃以口,臣朔长饥索升斗。朱鸟归肆行翾翾,我春辞家秋未还。
读书佳句坐叹息,诗梦已落吴淞间。旗亭一曲黄河上,四座无言独心赏。
天街夜凉如水明,阑干曲录环碧城。愿接云軿与天语,美人颜色苕之荣。
眼中少年今老矣,安陵昔日繁华子。前鱼已自为人怜,蛛丝还能助我喜。
万古牢愁未入弦,欲竟此曲无人弹。丈夫意气属有在,挂席千里难追攀。
我欲随君且入剡中去,李白一生自爱游名山。
和匡伯用山谷次晁补之廖正一赠答诗韵
齐虏得官乃以口,臣朔长饥索升斗。朱鸟归肆行翾翾,我春辞家秋未还。
注释:齐地的俘虏获得了官职,却只是靠嘴巴说话,而我像臣朔一样长期挨饿,只能索取一点点升斗的食物。朱鸟回到了它所在的宫里,我春天离开家乡,到秋天还没有回来。
译文:齐地的俘虏获得了官职,却只是靠嘴巴说话,而我像臣朔一样长期挨饿,只能索取一点点升斗的食物。朱鸟回到了它所在的宫里,我春天离开家乡,到秋天还没有回来。
赏析:此诗表达了作者对国家现状的不满以及对和平生活的向往之情。通过对齐虏得官、臣朔长饥等现象的描绘,揭示了战争带来的痛苦和灾难,同时也表达了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读书佳句坐叹息,诗梦已落吴淞间。
注释:坐在书桌前读到优美的诗句,心中不禁感慨万千,仿佛已经置身于吴淞之间。
译文:坐在书桌前读到优美的诗句,心中不禁感慨万千,仿佛已经置身于吴淞之间。
赏析: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诗歌的热爱和对美好事物的感慨。通过“坐叹息”和“已落吴淞间”的描绘,展现了诗人沉浸在诗歌世界中的状态,以及对美好事物无法忘怀的情感。
旗亭一曲黄河上,四座无言独心赏。
注释:在黄河边上的旗亭中,一曲优美的歌声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只有我一个人静静地欣赏。
译文:在黄河边上的旗亭中,一曲优美的歌声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只有我一个人静静地欣赏。
赏析:这句话描绘了黄河边旗亭中的美景和热闹场面,同时也表达了诗人独自欣赏的心情。通过“四座无言”和“独心赏”的对比,展现了诗人独特的审美观和个性。
天街夜凉如水明,阑干曲录环碧城。
注释:夜晚的街道凉爽如水,灯光照亮了周围的环境。栏杆弯曲环绕着碧绿的城郭。
译文:夜晚的街道凉爽如水,灯光照亮了周围的环境。栏杆弯曲环绕着碧绿的城郭。
赏析:这句话描述了夜晚的街道和周围环境的美丽景色。通过“夜凉如水”和“阑干曲录”的描绘,展现了夜晚的宁静与美丽。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这种美好环境的欣赏之情。
愿接云軿与天语,美人颜色苕之荣。
注释:希望能够乘坐云軿飞向天空与天帝对话,美人的美丽如同苕叶般繁茂灿烂。
译文:希望能够乘坐云軿飞向天空与天帝对话,美人的美丽如同苕叶般繁茂灿烂。
赏析: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通过“愿接云軿”和“美人颜色苕之荣”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渴望和赞美。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眼中少年今老矣,安陵昔日繁华子。
注释:看着曾经年轻的自己如今已经变得苍老不堪,想起了过去那个繁华喧嚣的安陵。
译文:看着曾经年轻的自己如今已经变得苍老不堪,想起了过去那个繁华喧嚣的安陵。
赏析: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自己年龄增长和生活变化的感受。通过“眼中少年”和“昔日繁华子”的对比,展现了诗人对时间流逝和生活变迁的无奈和感慨。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美好过去的怀念和留恋之情。
前鱼已自为人怜,蛛丝还能助我喜。
注释:就像那曾经被人喜爱的鱼儿,现在却只能成为他人欣赏的对象,蜘蛛丝还能给我带来喜悦。
译文:就像那曾经被人喜爱的鱼儿,现在却只能成为他人欣赏的对象,蜘蛛丝还能给我带来喜悦。
赏析: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自己命运的感慨和无奈。通过“前鱼”和“蛛丝”的比喻,展现了诗人对自身处境的无奈和悲哀。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生活困境的抗争和坚持的精神。
万古牢愁未入弦,欲竟此曲无人弹。
注释:漫长的岁月里,我始终未能摆脱心中的牢愁和困扰,想要弹奏这首曲子却没有人愿意为我演奏。
译文:漫长的岁月里,我始终未能摆脱心中的牢愁和困扰,想要弹奏这首曲子却没有人愿意为我演奏。
赏析: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自己内心世界的无奈和困惑。通过“万古”和“无人弹”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人生困境的无奈和挣扎。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自我解脱和寻求帮助的渴望。
丈夫意气属有在,挂席千里难追攀。
注释:尽管我心中有着无尽的志气和豪情,但身处异地的我难以追随那些志同道合的朋友。
译文:尽管我心中有着无尽的志气和豪情,但身处异地的我难以追随那些志同道合的朋友。
赏析: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自己志向和情感的追求。通过“丈夫意气”和“难追攀”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我价值的认同和追求。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友情和共鸣的珍视。
我欲随君且入剡中去,李白一生自爱游名山。
注释:我也想跟随你一起去剡溪游览,李白一生都热爱游历名山大川。
译文:我也想跟随你一起去剡溪游览,李白一生都热爱游历名山大川。
赏析: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敬仰和向往之情。通过“我欲随君”和“李白一生自爱游名山”的对比,展现了诗人对朋友的钦佩和羡慕。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游历名山的热爱和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