篷底推窗透夕晖,春寒草色滞芳菲。
远疑翔鹭孤帆饱,浓爱堆鸦老树肥。
驿路摧残知贼退,湖波吞吐觉堤危。
频年泽国悲鸿雁,上策治河自古稀。

宝应道中

篷底推窗透夕晖,春寒草色滞芳菲。

远疑翔鹭孤帆饱,浓爱堆鸦老树肥。

驿路摧残知贼退,湖波吞吐觉堤危。

频年泽国悲鸿雁,上策治河自古稀。

【注释】

  1. 宝应:古县名,属扬州府,位于今江苏省宝应县,是古代重要的交通枢纽。
  2. 篷底推窗:在船篷底下推开窗户,形容旅途中的所见。
  3. 夕晖:傍晚的阳光。
  4. 草色滞芳菲:春天的草地颜色暗淡,缺乏生机。
  5. 翔鹭:飞翔的白鹭。
  6. 浓爱:深深的热爱。
  7. 老树肥:树龄久远,枝叶繁茂。
  8. 驿路:古代驿站的道路,这里指经过的地方。
  9. 堤危:堤坝险要。
  10. 泽国:水乡之地。
  11. 上策:高明的策略。

【译文】
在船上的篷底推开窗户可以看到夕阳的余晖,但是春日的寒意使得草地上的颜色黯淡没有生气。远处好像有白色的鹭鸟在飞翔,而船上的帆也吃饱了。我深深爱着那些树木,它们看起来枝干粗壮、树叶茂盛。经过的路途因为战争被破坏,我知道敌人已经撤退了。湖面上的水波汹涌,似乎在吞噬着堤坝,显得十分危险。这些年我们一直在受水灾之苦,像大雁一样频繁迁徙,而治理黄河这样的重大任务从古到今都是少有人能做到的。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旅途中的景象和感受来表达诗人对于国家大事的关注和对个人命运的感慨。首联写晚霞映照下的江面和岸边景色,以及春日里草木的变化;颔联则通过白鹭与老树的形象传达出诗人对大自然的喜爱及对生命力的赞美;颈联表达了诗人因战乱而感到的不安与忧虑;尾联抒发了诗人对国家未来治理的担忧以及对个人命运的思考。整体来看,这首诗语言简练,情感真挚,体现了诗人深沉的情感和对社会现实的关注。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