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逐王师事北征,喜闻马到庆功成。
中原可餍来苏望,薄海同张挞伐声。
敢诩谈兵言必中,深惭见猎眼空睁。
百千万纸传连捷,于役惟堪笔阵横。
【注释】
- 革命军北伐:指辛亥革命后,孙中山领导的革命党发动的北伐战争。
- 喜闻:喜欢听到。
- 中原:指南方地区。
- 来苏:指人民安居乐业。
- 薄海:指广大沿海地区。
- 谈兵:指谈论军事战略。
- 深惭:非常惭愧、内疚。
- 百千万纸:形容战报之多。
- 惟堪:只堪、只能。
【赏析】
此诗作于辛亥年(1911年)春,时诗人已从政任江苏布政使。这首诗是作者在南京参加革命党人组织的北伐会议时所写。诗中表达了他对于北伐大获成功的喜悦之情,以及自己在此次战争中的感想和自我批评。
首二句:“革命军北伐,颇以未克投笔相从为憾。”意思是说,当革命军队北伐征战时,我因为未能亲自参与而感到遗憾。这里的“投笔相从”是一个典故,源自于汉代班超的故事。班超年轻时曾与友人徐子陵一起投笔从文,后来投身边疆,保卫了国家的安全。此处用这个典故表达作者对参与北伐战事的渴望和遗憾。
接下来的两句:“未逐王师事北征,喜闻马到庆功成。”意思是说,我并没有追随王师去北方征战,但却喜欢听到他们取得胜利的消息。这里的“王师”指的是北伐的军队,“马到”则是指军队迅速取得战斗的胜利。这两句反映了作者对于北伐战争胜利的喜悦和骄傲。
第三四句:“中原可餍来苏望,薄海同张挞伐声。”意思是说,中原地区已经安定下来,百姓得以安居乐业,广大沿海地区也响应北伐的号召,共同进行讨伐。这里的“来苏”指的是中原地区的安定,“同张挞伐声”则是说全国各地都在支持北伐战争,共同抵抗外来侵略。这两句表达了作者对于北伐战争取得胜利的自豪感和对国家的责任感。
第五六句:“敢诩谈兵言必中,深惭见猎眼空睁。”意思是说,虽然我敢于谈论军事,但在实际战斗中却往往失手,感到非常羞愧。这里的“谈兵”指的是谈论军事战术,“必中”表示有信心能够准确预测敌人的动作。而“深惭见猎眼空睁”则是说,由于自己在实际战斗中的表现不佳,因此才会感到羞愧。这两句反映了作者对自己军事才能的自信和对自己在战斗中表现的自我批评。
第七八句:“百千万纸传连捷,于役惟堪笔阵横。”意思是说,无数的战报传来,都是关于我军连战连胜的消息,而我作为一名将领,只能在战场上挥舞着笔指挥战斗。这里的“百千万纸”指的是无数战报,“笔阵”则是指战场上的战斗。这两句表达了作者对战场的英勇和对战争胜利的自豪,同时也透露出他对个人地位和职责的思考。
整首诗通过描绘北伐战争的胜利和作者在其中的作用,表达了作者对于国家和民族的忠诚和热爱,以及对个人能力和责任的认识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