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府年年重典坟,我来颇怪治丝棼。
欲消积滞施凉剂,违俗仍倡白话文。

【注释】

学府年年重典坟,我来颇怪治丝棼:典坟,指《礼记》中的《祭法》,《祭法》云:“天子崩,五庙宅血,皆以玄牡。尚白者,贵白色也。……王宫,红衣赤冠,葬日用之。其牲尚白。其马应黑,其人赤。其舆用蒲茷。“注:“王官之祭,尚白,王者所居宜白;其牲尚白,王者宜纯色;其马宜黑,王者宜纯色;用蒲茷,王者之车宜蒲茷。”《左传·昭公四年》:“大宰问于子贡曰:‘吾闻诸夫子:丧礼,死者之哀至矣。’”注:“丧礼,谓丧主之事也。夫丧主之事,唯以哀痛为主,则其情自到。故‘丧礼,死者之哀至矣’,盖言丧主之哀已极,至于悲哀之情,无所不至也。”重典坟,即重视丧礼。我来到此地感到奇怪,治理丝麻的事怎么像治丝一样纷繁而混乱呢?

欲消积滞施凉剂,违俗仍倡白话文:欲消积滞,意即消除积压的困难或障碍;施凉剂,即使用清凉的药物;违俗,违反世俗;仍,还;倡,提倡。白话文,即白话语言。作者说想消除积滞就要使用清凉药物,可是却违背了世俗,仍然提倡白话文。

【赏析】

这首诗是1932年旅居菲律宾期间所作。作者在菲律宾时,曾与陈嘉乐等一起创办《南洋商报》,并任编辑主任。此诗就是他任该报主编时的感怀之作。首二句说办丧事要遵循传统丧礼,作者来到菲律宾后却认为治丝棼(治丝乱)是不可思议的,这里比喻对传统的做法不能盲从和迷信,要善于分析、研究、批判。次句说作者想消除积滞就要使用清凉药物,但仍然违背了世俗,仍然提倡白话文(白话文是新文化运动的产物,当时在中国还没有完全普及)。末三句写自己虽然反对盲从和迷信,但仍被社会潮流裹挟而去。全诗讽刺辛辣,发人深省。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