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仁谁不吝锱铢,只是劳工与贩夫。
休怪陶朱悭一拔,早经通籍作番奴。
注释:为仁者谁不是吝啬,只是那些劳工和贩夫。不必怪陶朱公一毛不拔,因为他很早就是番奴了。
赏析:这首诗是一首咏史诗。诗中通过陶朱公(范蠡)的事迹来说明为官者应当清廉,不可贪污受贿的道理。诗人以“旅菲杂咏二十八首”为题,从不同角度和侧面,对菲律宾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和历史传统进行吟咏和评论。
首句“为仁谁不吝锱铢”,意思是说作为有仁德的人,谁能不斤斤计较,吝啬小气?这里用“锱铢”比喻微小的财富或利益,用“吝”字形容其吝啬的程度。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那些为政清廉、廉洁奉公的官员的赞美之情。
第二句“只是劳工与贩夫”,意思是说那些从事劳动和商贸的人,他们虽然生活艰辛,但都是靠自己的双手和智慧去谋生,他们并不需要别人施舍什么,更不会因此而贪得无厌。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那些勤劳朴实的劳动者的尊重和敬意。
第三句“休怪陶朱悭一拔”,意思是说不要奇怪陶朱公(范蠡)为什么一毛不拔,因为他早就是番奴了,这里用“番奴”指代被贬谪至异国他乡的人。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陶朱公这种不为名利所动、能够淡泊名利的高尚品质的赞赏。
最后一句“早经通籍作番奴”,意思是说陶朱公早就已经因为通晓朝廷礼仪而被朝廷录用,担任了番邦的臣子。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陶朱公这种能够顺应时代潮流、适应国家需要的能力的钦佩。
这首诗通过对陶朱公的故事进行描绘和赞颂,表达了诗人对于为官者的清廉、勤劳和敬业精神的赞扬之情,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于菲律宾历史文化传统的了解和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