芦沟桥上行尘起,芦沟桥下惟流水。
明朝相送至芦沟,吐子且留吾去矣。
昔年意气来上京,赤手欲攫公与卿。
已经三载辄连败,自顾一生何所成。
匡时宇宙要有人,山林骨相原吾真。
田歌社酒自为乐,涧草岩花未是贫。
洞庭眼前烟水足,愿买南津湖一曲。
结茅作屋具船游,有鱼可羹书可读。
二子努力干圣朝,岂宜从我分渔樵。
临歧莫作可怜状,看我新诗似解嘲。
【注释】
甲辰:宋徽宗政和三年(1113年)。都:指汴京,今河南开封。留别:分别。春潭伯乔:名乔,是作者的朋友。两弟:即伯乔之弟。意气:精神气概。上京:指京都,即北宋的京城东京(今河南开封)。赤手:空手,无权术。公与卿:公卿,封建时代最高一级官员;卿,指高级官吏。三载:三年。辄:就。自顾:反观自己。匡时:辅佐当世。宇宙:天地间。要:重要、关键。田歌社酒:田园的歌谣,民间的宴饮。涧草岩花:山间的草和岩石上的花,泛指隐士所居之地的景物。洞庭:指洞庭湖,在今湖南北部。烟水足:烟波浩渺,水势浩大。南津湖:位于今湖北武汉市西南,长江北岸的一个湖泊。结茅作屋:建造茅屋。具船游:准备船只出游。有鱼可羹:捕鱼可以做成美味的鱼汤。书可读:读书可以增长知识。二子:指作者的两个弟弟。努力干:努力为朝廷效力。圣朝:朝廷。分渔樵:分开做渔夫或樵夫。可怜状:可怜的样子。新诗似解嘲:新作的诗歌好像能解嘲似的。
【赏析】
这是一篇送别词。作者在宋徽宗宣和年间(1119-1126年),因对金人屈节求和,被罢官,流寓江宁(今江苏南京)时写的一首送别诗,后编为《甲辰岁除夜会宿》诗卷中的七绝组诗,题为“赠别”而实为抒写送别之情。此词即其中一组。
上片先从离别说起,写送别的场面。“芦沟桥上行尘起”,点出地点,写送别的时间和环境。“芦沟桥下惟流水”,以流水代行人,言别时依依不舍的心情。“明朝相送至芦沟”,写第二天早晨相送到芦沟桥,表示希望他留下的意思。“吐子且留吾去矣”,写自己临行前说的话。意思是说:“我的孩子暂且留下吧!我要走了。”这几句表达了作者不忍分离的感情,同时也表现了他为人谦恭、体贴朋友心情的性格。“昔年意气来上京,赤手欲攫公与卿”,回忆当年进京时,怀着满腔热血,准备大有作为,不料几年时间就被排挤下去,反躬自问:“我一生有什么成就呢?”这两句写出了作者壮志未酬的悲愤心情。“匡时宇宙要有人,山林骨相原吾真”,进一步抒发自己的感慨:“匡扶天下需要人才啊!”“但如今山林隐居,保持我的本来面目罢了。”这两句写出了作者的豪迈胸襟。
下片由送别转向对友人的期望。“田歌社酒自为乐,涧草岩花未是贫”,写友人过着闲适的生活,不必追求物质享受,只要能够安贫乐道就可以了。“洞庭眼前烟水足,愿买南津湖一曲”,写诗人希望能把洞庭湖的风景买到手,以便自己游览赏玩,抒发了诗人对美好风光的喜爱。“结茅作屋具船游,有鱼可羹书可读”,进一步描写了友人生活的乐趣。“结茅作屋”是指诗人自己准备建房居住,“具船游”是指准备好船只,随时可以出游。“有鱼可羹,书可读”是说有了鱼可以烹食,有了书就可以阅读。这些描绘都是诗人对友人生活的美好祝愿。“二子努力干圣朝,岂宜从我分渔樵”是全词的结尾,意思是说:“你们两个兄弟要好好地在朝廷中做事,不要跟我一样,去做渔民或者樵夫。”这是诗人对友人的勉励和规劝,同时也是对自己处境的一种自我安慰。全词通过送别之际与友人的对话,表达出作者对友人的深情厚意以及对自己坎坷遭遇的无奈心情,也表现了作者豁达的人生态度和乐观向上的精神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