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接沧江远,波连曲港深。
人烟环近渚,鸡犬散疏林。
水落鱼初出,山高日易阴。
只应同钓叟,来往得幽寻。

樊口

地接沧江远,波连曲港深。

人烟环近渚,鸡犬散疏林。

水落鱼初出,山高日易阴。

只应同钓叟,来往得幽寻。

译文:
樊口
此地与沧江相连,距离遥远;
波涛连接着曲折的港湾,显得深邃。
近岸的人烟缭绕,远处的鸡鸣犬吠声此起彼伏;
水面上鱼儿开始跃出水面,山中太阳容易阴暗。
这里应该和那位垂钓老者一样,能够享受这种幽静的生活。

注释:

  1. 樊口:地名,此处泛指一个水边的地方。
  2. 沧江:沧浪江的简称,指长江南岸的一段。
  3. 曲港:弯曲的港湾。
  4. 人烟:人们居住的地方,此处指樊口附近的村落或小镇。
  5. 渚:水边的小洲。
  6. 鸡犬:家禽和家狗。
  7. 疏林:稀疏的树林。
  8. 水落:水位下降,水面变浅。
  9. 山高:山势险峻,地势升高。
  10. 阳:太阳。
  11. 阴:阴暗,此处指阳光难以穿透浓密的树叶。
  12. 钓叟:指钓鱼的老翁。
  13. 幽寻:寻找隐居的生活。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的自然景象,诗人通过对樊口周围环境的细致描写,展现了一种远离尘世喧嚣、与大自然亲密接触的生活状态。诗中的“樊口”既是地点也是心境的象征,表达了诗人对于宁静生活的向往。

首联“地接沧江远,波连曲港深”,开篇便以沧浪江为背景,将读者的视线引向远方的水域,同时通过“波连曲港深”暗示了樊口所在的地理位置及其水域的深远与广阔。这样的描写不仅烘托出了樊口的地理位置之独特,也暗示了其与外界的联系紧密而深远。

颔联“人烟环近渚,鸡犬散疏林”则具体描绘了樊口周围的生活场景。这里的“人烟”既指樊口周边的居民点,也暗示了樊口作为交通要道的重要性。而“鸡犬散疏林”则形象地描绘了樊口附近乡村的宁静与和谐,鸡鸣犬吠声此起彼伏,营造出一种田园牧歌般的氛围。

颈联“水落鱼初出,山高日易阴”进一步描绘了自然景观的变化。随着水位的下降,鱼儿开始出现在水面上,而山峰的升高使得太阳更容易被遮蔽。这些自然现象的变化,不仅反映了时间的流逝和季节的更迭,也暗示了樊口地区生态环境的复杂性和丰富性。

尾联“只应同钓叟,来往得幽寻”则是对全诗情感的升华。诗人通过对比自己的处境与渔翁的生活方式,表达了对于宁静生活的追求和向往。这里的“幽寻”不仅指的是樊口的地理位置,也隐喻了诗人内心的追求和向往。他希望能够像渔翁那样找到一份内心的安宁和满足,过上与世无争的隐居生活。

整首诗构思精巧,语言简练而富有画面感,通过对樊口周围环境的细腻描绘,展示了诗人对于宁静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同时,诗中的自然景观变化与诗人内心情感的交织,也使得这首诗具有了更深的内涵和艺术价值。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