灼灼花开溪水上,天气艳阳中。
断桥野岸芳菲满,把碧流、染就嫣红。
沙鸟惊波,游鱼骇浪,春到绡宫。
木兰艇趁东风。
好景武陵同。
最怜十里五里浅濑,明霞一片轻笼。
渔父旧时应有,恨舍棹去匆匆。
“灼灼花开溪水上,天气艳阳中”描绘了一幅生动的春日景象。诗句中的“灼灼”形容桃花开得鲜艳,如同燃烧般耀眼;“溪水上”指桃花盛开在流动的水面之上,增加了画面的动态美。同时,“天气艳阳中”表达了春天阳光明媚的景象,给人以温暖和生机勃勃的感觉。
“断桥野岸芳菲满,把碧流、染就嫣红。”这里的“断桥野岸”指的是河流两岸的断桥和野地,而“芳菲满”则形容这些地方充满了芬芳。河水被染成了红色,仿佛是桃花的颜色,这里的“嫣红”强调了桃花颜色的鲜艳程度。
“沙鸟惊波,游鱼骇浪,春到绡宫。”描述了春天到来时,水中的沙鸟和鱼因受惊而四散飞起或跳跃,形象地展现了春水的灵动与生机。其中“绡宫”可能是指春季的宫殿或仙境,象征着春天的美丽和神秘。
“木兰艇趁东风。好景武陵同。”通过乘坐木兰船(一说是《红楼梦》中宝玉所乘之船)欣赏着美丽的景色,诗人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珍惜和向往。这里的“好景武陵同”意味着与友人一同欣赏这美好的景色,增添了友情和愉悦的氛围。
“最怜十里五里浅濑,明霞一片轻笼。”这里“最怜”表明诗人对浅滩的喜爱,认为它们美丽得令人怜爱。而“明霞一片轻笼”则形容薄雾或晨曦下的云彩如同轻纱一样覆盖在水面上,增添了一种柔和而神秘的美感。
“渔父旧时应有,恨舍棹去匆匆。”诗尾提到渔父,暗示了季节的更迭和时间的流逝。渔父可能因为不舍而去,表达了对逝去美好时光的留恋和遗憾。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昌龄的《越溪春 赋得流水桃花色》,全诗如下:
灼灼花开溪水上,天气艳阳中。
断桥野岸芳菲满,把碧流、染就嫣红。
沙鸟惊波,游鱼骇浪,春到绡宫。
木兰艇趁东风。
好景武陵同。
最怜十里五里浅濑,明霞一片轻笼。
渔父旧时应有,恨舍棹去匆匆。
- 注释及赏析
- 诗句:“灼灼花开溪水上,天气艳阳中。”
注释:这里的“灼灼”形容桃花鲜艳夺目的样子,而“溪水”指的是溪流,“桃花色”则是指桃花的颜色。这两句描绘了春天到来时,桃花盛开在清澈的溪水中,阳光明媚的景象。
赏析:这句诗通过色彩和景物的搭配,展现了一幅春意盎然的画面,使人仿佛置身于一个充满生机与美丽的自然场景中。
- 诗句:“断桥野岸芳菲满,把碧流、染就嫣红。”
注释:这里的“断桥野岸”可能指的是一个不太知名的小桥或岸边,而“芳菲”通常指代花草繁盛的样子。这两句描述了桃花覆盖了整个小桥和河岸,使得河流也染上了鲜艳的红色。
赏析:这句诗运用了拟人化的手法,将桃花比作一位勤劳的画家,用她的色彩给大自然增添了一抹艳丽的色彩。这种描写增加了诗歌的艺术性和画面感。
- 诗句:“沙鸟惊波,游鱼骇浪,春到绡宫。”
注释:这里提到的“绡宫”可能指的是一种宫殿建筑,而“沙鸟”和“游鱼”则是自然界中的生物。这几句描述了春天的到来使得这些本来平静的生物都感到了变化,纷纷扰扰起来。
赏析:这句话表达了春天使万物复苏的主题,同时也展示了自然界动物对环境变化的敏感反应,增强了诗歌的生动性和感染力。
- 诗句:“木兰艇趁东风。”
注释:这里提到的“木兰”可能指的是古代传说中木兰女扮男装的英雄花木兰,而“木兰艇”则指的是由木兰驾驶的船只。这句子描述的是利用东风的力量来驾驶木兰船的场景。
赏析:通过这个细节描写,诗人巧妙地将历史人物和自然景观结合在一起,形成了一种历史与自然的交融,同时也暗示了木兰的英雄事迹与春天的景色之间的联系。
- 诗句:“好景武陵同。”
注释:这里的“武陵”是一个地名,常常被用来代表美好的景色或故事发生地。这句子意味着作者希望与读者分享同样美好的景致。
赏析:这句诗表达了作者希望与他人共享美好景象的愿望,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赞美和向往。
- 诗句:“最怜十里五里浅濑,明霞一片轻笼。”
注释:这里的“濑”指的是水流湍急的地方,而“明霞”则指的是天空中出现的美丽云霞。这几句描述了诗人对浅滩上美丽霞光的欣赏和喜爱。
赏析:通过细腻的笔触,诗人展现了对自然界微妙之美的感悟,同时也表现了诗人内心的平和与满足。
- 诗句:“渔父旧时应有,恨舍棹去匆匆。”
注释:这里的“渔父”指的是打渔的人,“舍棹去匆匆”则描述了渔民离去的情景。这两句表达了对过往渔人的怀念以及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赏析:这句话通过对渔夫形象的刻画,传达了对过去生活方式的怀念以及对自然和生活的深刻感悟。
- 译文与赏析
这首诗以春天为主题,通过细腻的描绘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春天的美好与生机。诗中的桃花、溪水、小桥、河岸等元素共同构成了一幅充满生命力的自然画卷。同时,诗人还巧妙地运用了拟人化和象征的手法,使得整首诗不仅具有高度的审美价值,还蕴含了深刻的哲理和情感。
-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不详,但根据诗意推测,它可能是诗人在某个特定时期游览或体验了某个地方的春天景色后所创作的。诗中的情感和描绘手法可能受到了当时季节、地理和文化背景的影响。
- 作品鉴赏
此诗以春天为题,通过对桃花的细腻描绘和春天景色的生动展现,展现了春天的美好与生机。诗中的桃花、溪水、小桥、河岸等元素共同构成了一幅充满生命力的自然画卷。同时,诗人还巧妙地运用了拟人化和象征的手法,使得整首诗不仅具有高度的审美价值,还蕴含了深刻的哲理和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