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空迟暮色,烛小掩余辉。
村杵犬虚吠,野田萤乱飞。
孤光生水阁,残月上江扉。
犹有风潭外,渔人守钓矶。
【注释】
丹阳:地名,今属江苏省。
烛小掩余辉:蜡烛微弱,只能照亮自己,无法照亮整个屋子。
村杵犬虚吠:乡村的打杵声和狗叫声。
野田萤乱飞:田间萤火虫飞舞。
孤光生水阁:月亮的光辉映照在江边的亭阁上。
残月上江扉:残缺的月亮挂在江边。
风潭外:风从潭中吹来,发出的声音如同潭外的渔人守着钓矶(即钓鱼台)。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夜宿丹阳时所作。首联写夜幕降临时的情景;颔联写村犬因天色已晚而鸣吠;颈联写月影倒映在江面上;尾联写渔人守着钓矶。全诗以“夜”为线索,描写了诗人夜晚所见之景以及由此引发的联想。
诗的前两句写诗人夜行至丹阳。首句点明时间、地点,“迟暮色”,指天将黑了。第二句写诗人点燃蜡烛,但蜡烛太小,只照亮自己,无法照亮整个屋子,突出了诗人的孤独。
第三联写诗人看到的景象。“村杵犬虚吠”是说,因为天色已晚,乡村的打杵声和狗叫声也显得有些虚妄,没有真实感。“野田萤乱飞”则是说,萤火虫在田野里飞舞,形成了一种美丽的画面。
第四联写诗人看到月亮。“孤光生水阁”是说,明亮的月光映照在江边的亭阁上,给人一种宁静的感觉。“残月上江扉”则是说,残缺的月亮挂在江边,给人一种朦胧的感觉。
最后一句写诗人想象中的渔人。“犹有风潭外”,是指虽然外面的风很大,但渔人依然坚守在他的钓鱼台上。这里的“风潭”指的是江中的潭水,渔人在潭边守着钓鱼台,形象地描绘出了一幅宁静的夜晚捕鱼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