瞥见山光展翠屏,熹微岚气傍昏冥。
参差掩映松杉色,点缀糊模鸟兽形。
影落闲云仙髻渺,山回残照佛头青。
何当半面绘图设,翘首无由问五丁。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形象,把握诗歌语言特色的基本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准确细致把握诗歌主要内容和思想情感,然后结合具体内容进行具体的分析。
“瞥见山光展翠屏,熹微岚气傍昏冥。”这一句是写远望所见的景致。“曦”,日出时阳光,这里指日色,即太阳光芒;“霭”,雾气,这里指山间薄雾;“霭”是名词,这里作动词用,指山间弥漫的雾气;“掩映”:隐约而见。
颔联“参差掩映松杉色,点缀糊模鸟兽形”,是写近观所见的景致。“参差”:参差不齐的样子;“糊模”:糊涂的样子,形容色彩模糊;“影落闲云仙髻渺,山回残照佛头青”,是写近看所看到的景致。“仙髻”:指山中高耸入云的山峰,此处泛指峰峦;“影落闲云”句,以闲云喻山峰,突出山峰之高峻;“佛头青”,指佛寺前山石,青绿色;“何当半面绘图设,翘首无由问五丁”,是写遥想看到的景致。“何当”:什么时候,哪里能;“翘首”,仰起头,形容盼望;“五丁”,传说中的蜀地五丁神,这里借指蜀道难行。
【答案】
译文:
远眺只见青山绿水展露在翠碧的屏风上,朦胧的晨雾环绕着昏暗的山谷。
参差不齐的松树、杉树掩映着山间的色彩,五彩斑斓的鸟兽点缀着如画的风景。
夕阳西下,晚霞映照在山顶上,如同仙女披着的发髻一般缥缈;群山环顾,傍晚的余晖洒落在寺院前的山石之上,显得格外清新。
何时才能将这美丽的景色绘成图画呢?我仰望天空,期盼着有一天能得到上天的恩赐。
赏析:
此诗为咏叹凤凰山八景之作,全诗四言,每句七字,音节整齐,朗朗上口。诗中运用多种修辞手法,如拟人、比喻、借代等,使整首作品充满了诗意。
开篇两句写远景,先写远望所见的山色。“曦”、“霭”、“掩映”、“参差”等字词,描绘出一幅山光水色的图景,令人仿佛置身其间,感受着大自然的美丽。
中间两联是近看所见的景致。诗人用“参差”二字形容松树、杉树与山间的色彩,用“点缀糊模鸟兽形”来形容五彩斑斓的鸟兽,生动地勾勒出了一幅绚丽多彩的自然风景。同时,“影落闲云仙髻渺”,“山回残照佛头青”,又分别以闲云和残阳为引子,巧妙地引出了对山中美景的想象与遐想。
尾联两句写遥想看到的景致。诗人运用“何当”、“翘首”等词语,表达了对那遥远美丽景色的向往与渴望。同时,也表达了对人生美好时光流逝、无法再回首的无奈之情。
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意象和优美的语言,成功地描绘了凤凰山八景的美丽风光,同时也流露出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留恋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