岸边修竹欲干霄,无限波痕漾碧绡。茅屋夜深天似水,白芦尚有话溪桥。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词的赏析。解答此类题目,要把握诗歌内容和思想情感,然后分析手法,最后结合题目要求作答。这首诗写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首句中“岸边”点出地点,“修竹”点出对象,“欲干霄”写出修竹的高大,突出竹枝的旺盛;“无限波痕漾碧绡”描写水波的流动,形象地写出了竹枝的茂盛和生长的旺盛。第二句“茅屋夜深天似水”,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夜色写得更加浓重,突出了茅屋的简陋,表现了作者生活的清苦。第三句“白芦尚有话溪桥”,以“话”字结束全诗,使整幅画面生动起来,也表达了诗人对家乡、对亲人的思念之情。
【答案】
译文:岸边的修竹高耸入云,无边的波浪轻摇着绿色的纱巾。夜晚茅屋里只有月光映照,天空像水一般清澈,白色的芦苇还有话语在溪边诉说。注释:东港:地名。岸:水边。茅屋:简陋的屋子。似水:形容天色如水。
赏析:
首句点明写作地点是东港的岸边,同时点明了写作的时间是傍晚或夜晚。岸边是修竹生长的地方,也是作者观察的对象。“修竹”二字写出了竹枝的生机与茂盛,“欲干霄”三字表现出了修竹的高大与挺拔,突出了竹子的旺盛生命力。
次句写水波荡漾,突出了溪水流动的态势与力度,同时也烘托了一种宁静祥和的气氛。“漾碧绡”中的“漾”字写出了水波的流动,而“碧绡”则形容水波的颜色,写出了水的澄澈。
末句写茅屋里只有月光映照,天空像水一样清澈;白色的芦苇还有话语在溪边诉说,既渲染了环境的静谧,又表达了作者对家乡、对亲人的思念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