层城捣练北风微,送别沙头泪染衣。
四野夕阳群鸟散,万山秋草一人归。
新霜已见鬓丝改,中岁徒伤心事违。
湖上旧庐终隐得,屿梅汀柳尚依依。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内容、表达技巧和语言特色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首先要注意仔细阅读诗作,理解其意思,然后结合题目的要求,即注意对诗歌思想感情的把握,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同时,要分析该诗运用了哪些写作手法,如抒情方式、修辞手法等。还要分析该诗在语言上的显著特色,如诗句的韵律、节奏,或句式特点等。
“层城捣练北风微,送别沙头泪染衣。”这两句写景。诗人用简练的语言描绘出一幅凄婉的画面:北风吹拂着层叠起翘的宫楼,白练似的秋霜铺满了北方的原野,寒风凛冽。在这寒冷的日子里,诗人与友人在离别之地分手,泪珠儿沾湿了衣衫。“层城”,指宫阙;“捣练”,指捣冰为絮以御寒;“北风”是秋天的象征,这里暗含诗人对友人远去的悲怆。“送别沙头泪染衣”,点明送别之意。“泪染衣”是写诗人依依不舍之情。
“四野夕阳群鸟散,万山秋草一人归。”这两句写景中又见动景。日落时分,群鸟飞散,诗人独自归来。“群鸟”暗示了诗人的孤独。“秋草”,既指自然界的秋草,也暗示了人的年华老去。“一人归”则表明诗人已步入暮年。“群鸟散”,点明季节特征。“夕阳”是晚景的特征。
“新霜已见鬓丝改,中岁徒伤心事违。”这两句写人,突出诗人的衰老。“新霜”暗示时间,“新霜已见”说明已是深秋时节。“鬓丝改”写出了诗人因岁月流逝而变得苍老的容颜。“中岁”,中年人的意思。“伤心事”指往事,这里是指诗人所怀念的朋友厉太鸿。“徒”,白白地;“伤心事违”指往事已成空。
“湖上旧庐终隐得,屿梅汀柳尚依依。”这是全诗的最后一句,也是结尾。诗人最后写到的是隐居生活。“湖上旧庐”指诗人隐居的地方;“屿梅汀柳”指隐居环境。“隐得”、“依依”两词表现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满足与留恋。
【答案】
译文:
层叠的宫殿被北风轻轻摇撼,我送别了朋友站在沙洲上眼泪洒满衣襟。四周辽阔的田野上太阳即将下山鸟儿成群结队飞散,我独自踏上归途万山之中长满了秋草。不知不觉间新近降下的霜露使头发变白,如今我也已到了中年徒然追悔往事已难再寻。隐居于湖上旧宅终是隐居得其所终,湖上小岛梅林和汀边柳树依然茂盛依依。
赏析:
首联:“层城捣练北风微,送别沙头泪染衣。”此诗首句就开门见山地写了自己送别友人的地点是在“层城”,也就是宫廷里,而友人则是在离京不远的沙头告别。“层城”,直指京城长安,这里暗喻了京城的皇宫。诗人在秋风萧瑟、北风凛冽的时候,与友人分别。“捣练”指用冬日冰冻之水制成的絮状物,用以御寒,这里借指秋天的寒意;“北风微”,点明了时间。“沙头”,指水边沙地上,这里指送别的地点。“泪染衣”是说因为悲伤而流泪,泪水已经浸透衣裳。这一句是说诗人在秋风中与友人道别,泪水滴落在衣服上,显得非常凄凉。
颔联:“四野夕阳群鸟散,万山秋草一人归。”这两句写景中又见动景,日落时分,一群群鸟儿飞向远方,诗人独自归来。“夕阳”是晚景的特征,这里指傍晚时分。“群鸟散”暗示了诗人的孤独。“秋草”既指自然界的秋草,也暗示了人的年华老去。“一人归”则表明诗人已步入暮年。这两句通过写景来衬托出诗人的伤感心情以及内心的孤寂感。诗人用简洁的笔触勾勒出一幅画面:夕阳西下,群鸟飞散,诗人独自走在回家的路上,周围是一片荒芜的秋草。这两句诗不仅展现了诗人的内心世界,还表达了他对时光流逝和生命无常的感慨。
颈联:“新霜已见鬓丝改,中岁徒伤心事违。”这两句写人,突出诗人的衰老。“新霜”暗示了时间,“新霜已见”说明已是深秋时节。“鬓丝改”写出了诗人因岁月流逝而变得苍老的容颜。“中岁”指的是中年时期。“伤心事”指往事,这里是指诗人所怀念的朋友厉太鸿。“徒”,白白地;“伤心事违”指往事已成空。这两句诗反映了诗人对自己年华逝去的感叹以及对过去美好时光的回忆。它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以及对于青春逝去的无奈。
尾联:“湖上旧庐终隐得,屿梅汀柳尚依依。”这是全诗的最后一句,也是结尾。“湖上旧庐”指诗人隐居的地方;“屿梅汀柳”指隐居环境。“隐得”、“依依”两词表现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满足与留恋。尾联通过描写诗人隐居的生活场景,表达了他对这种宁静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亲近感。这里的“湖上旧庐”既是诗人曾经居住过的地方,也是他晚年隐居的地方。而“梅”“汀柳”则是自然景物中的代表,它们象征着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尾联通过对隐居生活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这种宁静生活方式的喜爱和对自然的亲近感。同时,这也反映了诗人对过往生活的怀念和对未来的期待。
这首诗通过对送别场景的描绘和对人物内心感受的刻画,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厚情谊和对自己晚年生活的感慨。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一个深沉而又富有哲理的世界,让人感受到一种超越时空的情感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