裂帛书离字,齐东寄旅人。
可怜池上草,愁杀梦中春。
稚子饥寒色,慈闱老病身。
平原虽爱客,莫更久风尘。

【解析】

这是唐代诗人杜甫的《赠卫八处士》,此诗作于公元764年(天宝三载)。诗人当时居住在河南巩县。卫八,字君平,原籍陇西狄道(今甘肃临洮)人,因避安史之乱,流寓于洛阳,与杜甫交好。杜甫写这首诗,是为了招他到洛阳来。

“裂帛书离字”,指书信上用帛书写,字迹已经磨灭了。“齐东”,指齐州(治所在今山东济南市),是唐玄宗开元初年所置的州,治所即今济南。“寄旅人”,寄住在旅舍的人,这里指卫八。

“可怜池上草”句,意谓池边的草长得茂盛,但春天一过,又显得萧瑟。“可怜”,可爱的意思。“池上草”,池边草丛。“愁杀”句,意思是说,这草长得这么茂盛,春天过去之后,又变得枯黄萧瑟,让人感到惆怅。“梦中春”,指春天的景象,这里借以喻指美好的时光。“梦”“愁”,都是虚写。

第三联:“稚子饥寒色,慈闱老病身。”意思是说:你家中还有小儿女在饥寒中苦苦挣扎,老母亲也因为疾病而身体衰疲。“稚子”、“幼子”,小孩子;“饥寒”,饥饿和寒冷;“老母”、“慈闱”,老年的母亲;“慈亲”,孝顺的长辈。“稚子”,“幼子”,指的是家中的孩子。“饥寒”是说孩子饿着肚子,冷着身子。“慈母”则是指母亲。“老母”则是说年老的母亲。“老病”,这里指母亲的年老多病。“慈闱”,慈祥的妇女,这里特指杜甫的妻子杨氏。“身”,这里泛指家人。“身”,指家,这里用来指自己的家庭。“稚”,幼小,此处为形容词用作名词。

第四联:”平原虽爱客,莫更久风尘。”意思是说:你在平原郡虽然很喜爱客人,但也不要再长久在外飘泊。“平原”,地名,汉景帝封儿子刘武为梁怀王,食邑于濮阳,后徙于开封,称“东平”。这里当是说,卫八曾在东平居住过,所以称为“平原”。“风尘”,“风尘仆仆”是一个成语,意思是指旅途劳顿,尘土满面的样子。这里指卫八在外漂泊很久的光景。“更”,再、还。“莫”,不要。“更久”,指时间很长,这里指卫八在外的时间很长。“莫更”,不要再说。“久”,时间长。“风尘”,指卫八在外飘泊很长时间的光景。

【赏析】

全诗四联,第一联写卫八远游在外,第二联写卫八归途中对家乡景物的怀念,第三联写卫八家中的苦况,最后两句写卫八劝慰友人,要他不要在外飘泊太久。

首联“裂帛书离字,齐东寄旅人。”“裂帛书离字”,指书信上用帛书写,字迹已经磨灭了。“齐东”,指齐州(治所在今山东济南市),是唐玄宗开元初年所置的州,治所即今济南。“寄旅人”,寄住在旅舍的人,这里指卫八。

颔联“可怜池上草,愁杀梦中春。”“可怜”二字写出作者怜惜的感情。“池上草”指的是池边的草。“愁杀”,意思是让作者非常忧愁的意思。“梦中春”是说春天过去之后,又变得枯黄萧瑟,让人感到惆怅。“梦”和“愁”都是虚写。

颈联“稚子饥寒色,慈闱老病身。”“稚子”指的是家中的孩子。“饥寒”是说孩子饿着肚子,冷着身子。“慈母”则是指母亲。“老母”则是说母亲的年老多病。“稚”“幼”,这里是形容小孩子。“娇儿”指的是杜甫的幼子宗文。“饥寒”是说孩子饿着肚子,冷着身子。“慈母”则是指母亲。“老母”“病身”,这里的“老母”指的是杜甫的老母亲杨氏,杜甫有一首《奉先刘少府新画山水障歌》中有一句是“吾老矣,乃翁妪不我顾。”就是这个意思。“稚”“幼”都是形容小孩。“娇儿”指的是杜甫的小儿子宗文。“饥寒”是说孩子饿着肚子,冷着身子。“慈母”则是指母亲。“老母”“病身”,这里的“老母”指的是杜甫的老母亲杨氏,杜甫有一首《奉先刘少府新画山水障歌》中有一句是“吾老矣,乃翁妪不我顾。”就是这个意思。

尾联“平原虽爱客,莫更久风尘。”意思是说:你在平原郡虽然很喜爱客人,但也不要再长久在外飘泊。“平原”,地名,汉景帝分封刘武为梁怀王,食邑于濮阳,后徙于开封,称“东平”。“风尘”,指卫八在外飘泊很长时间的光景。“莫更”,不要再说。“久”,时间长。“风尘”,指卫八在外飘泊很长时间的光景。

全诗前半部分写卫八远游在外的思乡之情,后半部分写卫八家中的苦况,最后两句写卫八劝慰友人,要他不要在外飘泊太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