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生不让广文贫,尘海茫茫剩此身。
一第早应成废物,千秋谁定作传人。
莫将文字惊流俗,也有奇愁动鬼神。
满眼风波极天表,更从何处问迷津。

长沙杂感其八

先生不让广文贫,尘海茫茫剩此身。

一第早应成废物,千秋谁定作传人。

莫将文字惊流俗,也有奇愁动鬼神。

满眼风波极天表,更从何处问迷津。

注释:

  1. 先生不让广文贫,尘海茫茫剩此身。
  • “先生”指的是有学问、有才能的人。“不让”表示不放弃、不妥协。“广文”是古代对读书人的称呼。“贫”在这里可能是指贫穷、困境。“尘海茫茫”形容世界如尘土般广阔而混沌。“剩此身”指留下自己的痕迹、影响或价值。
  1. 一第早应成废物,千秋谁定作传人。
  • “一第”指的是科举考试中获得的第一名。“成废物”意味着一旦失败就完全失去价值。“千秋”表示很长时间。“谁定作传人”意指谁能确定自己会被视为传承者。
  1. 莫将文字惊流俗,也有奇愁动鬼神。
  • “莫”表示不要、不要做。“流俗”指的是随波逐流、被社会习俗所左右的意思。“奇愁”是指与众不同的忧愁。“动鬼神”形容这种忧愁非常深重,甚至能够感动神灵。
  1. 满眼风波极天表,更从何处问迷津。
  • “满眼”指的是眼前所见皆是动荡不安的景象。“风波极天表”形容形势极其混乱和动荡。“迷津”比喻困惑和迷茫。“问迷津”表示寻求出路、解决困惑。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长沙的杂感,表达了作者对现实社会的不满和忧虑。诗人认为有学问、有能力的人不应该被贫困所困扰,应该积极进取,有所作为。然而,现实中有些人却因为种种原因而成为无用之人,这种命运让人感到悲哀。

诗人还指出,人们常常被世俗的眼光所束缚,无法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同时,他也表达了一种深深的忧愁和痛苦,这种忧愁不仅影响了他个人的命运,也影响了整个时代的文化传承。

诗人以一种悲凉的态度面对人生,提出了一个问题:“从何处问迷津?”表达了他对前途的迷茫和无助。这种态度虽然有些消极,但也反映出了诗人对现实社会的深刻洞察和思考。

这首诗通过对长沙杂感的描写,展示了诗人对社会现实的深刻认识和感慨,同时也表达了他对人生困境的无奈和困惑。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