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合由来贵雨匀,阴阳燮理羡名臣。
知君久蓄和羹意,鼎鼐相调助一人。

【注释】

遇合:指君臣、朋友的相遇和聚合。贵雨匀:《汉书·五行志下》载,文帝时,黄龙见池中,有司占之以为“嘉气至”,“宜雨”,于是诏天下大雩。贵雨者,认为天子应为天下降雨,以解旱灾。百咏:即“百诗”。古梅:指《梅花百咏》。百咏是宋人王十朋所编,共一百首,其中多有咏梅之作。《古梅百咏》是明代李流芳辑录的一部梅花诗集。

阳:指太阳。阴:指月亮。燮理:调和。名臣:有名望的大官。和羹:古代烹调方法,把两种或几种不同的配料调和在一起,使味道互相补充,形成协调一致的味道。鼎鼐:古代烹煮用的大锅,也用来比喻朝廷大臣。助一人:帮助一个人。

【赏析】

《续梅花百咏》是明代诗人李流芳的作品。此诗是作者对友人张岱(字元龙)所辑《古梅百咏》的评论。诗中赞美了张岱在梅花盛开的季节为国分忧的高尚精神。全诗四句,每句七字,韵脚分别为“匀”、“臣”、“人”、“吟”,一韵到底,读来流畅明快。

诗的前两句写梅花与君王的关系。“遇合由来贵雨匀”,这是说君王与梅花相遇相合,就像天上的细雨,均匀滋润着万物一样。“阴阳燮理羡名臣”,这里指君王与梅花之间存在着一种和谐关系,君王治理国家就像调和阴阳一样;同时,这也暗示出君王治国有方,能够像名臣一样造福百姓。

第三句“知君久蓄和羹意”,是说张岱一直有为国分忧的抱负。“和羹”出自《礼记》,原义是调和五味的汤水,后引申为调和不同意见的人或事。《论语》中也有“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宪问》)的记载。这里暗指张岱希望像管仲那样辅佐君王,实现国家的富强和安定。

最后两句“鼎鼐相调助一人”,进一步描绘了张岱的这种理想境界。“鼎鼐相调”指的是宰相辅助帝王治理国家,而“一人”则指帝王本人。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张岱这种为国分忧、辅佐君王的崇高理想的赞美之情。同时,诗人也借此抒发了自己的爱国情怀,表达了自己为国家和民族利益奋斗的决心和信心。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