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俗竟如何,家家茅结庐。
有村皆种竹,无地不通车。
秉穗赓多稼,鸡豚乐比闾。
但令安作息,海宇即豳居。

注释:

  1. 问俗:询问风俗习惯。
  2. 家家:每家每户。
  3. 茅结庐:用茅草搭建的简陋房屋。
  4. 有村:每个村庄,泛指各地。
  5. 种竹:种植竹子。
  6. 通车:修建道路。
  7. 秉穗:用手握住稻穗。
  8. 赓:继续。
  9. 鸡豚:鸡和猪。
  10. 比闾:邻里。
  11. 安作息:安定的生活。
  12. 豳居:古代理想中的乡村生活。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对友人关于螺阳风土的询问的回答。诗人通过描绘螺阳地区的风土人情,表达了他对这个地方的喜爱和向往。
    首句“问俗竟如何”,诗人直接询问友人螺阳的风俗习惯是怎样的。这句既表现了诗人对螺阳的了解和好奇,也表达了他的关注和关心。
    诗人通过描绘螺阳的居住环境来进一步展现其风土人情。“家家茅结庐”,说明螺阳的人们大多住在简陋的茅草屋里;“有村皆种竹”则表明这里的村民都善于种植竹子。这些描述不仅展现了螺阳的自然风貌,也反映了当地人的生活状态和价值观。
    诗人还通过描绘螺阳的交通建设来进一步展现其风土人情。“无地不通车”,说明螺阳的道路建设完善,交通便利;“秉穗赓多稼”,则描绘了螺阳农民丰收的场景,展示了这里的农耕文化和经济繁荣。
    诗人以“但令安作息,海宇即豳居”作为结尾。这句话表明,只要人们能够安定地生活,螺阳就可以成为理想的乡村生活之地。诗人通过这句话表达了他对螺阳风土的热爱和向往,同时也传达了他对于理想乡居生活的向往和期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