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俗竟如何,家家茅结庐。
有村皆种竹,无地不通车。
秉穗赓多稼,鸡豚乐比闾。
但令安作息,海宇即豳居。
注释:
- 问俗:询问风俗习惯。
- 家家:每家每户。
- 茅结庐:用茅草搭建的简陋房屋。
- 有村:每个村庄,泛指各地。
- 种竹:种植竹子。
- 通车:修建道路。
- 秉穗:用手握住稻穗。
- 赓:继续。
- 鸡豚:鸡和猪。
- 比闾:邻里。
- 安作息:安定的生活。
- 豳居:古代理想中的乡村生活。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对友人关于螺阳风土的询问的回答。诗人通过描绘螺阳地区的风土人情,表达了他对这个地方的喜爱和向往。
首句“问俗竟如何”,诗人直接询问友人螺阳的风俗习惯是怎样的。这句既表现了诗人对螺阳的了解和好奇,也表达了他的关注和关心。
诗人通过描绘螺阳的居住环境来进一步展现其风土人情。“家家茅结庐”,说明螺阳的人们大多住在简陋的茅草屋里;“有村皆种竹”则表明这里的村民都善于种植竹子。这些描述不仅展现了螺阳的自然风貌,也反映了当地人的生活状态和价值观。
诗人还通过描绘螺阳的交通建设来进一步展现其风土人情。“无地不通车”,说明螺阳的道路建设完善,交通便利;“秉穗赓多稼”,则描绘了螺阳农民丰收的场景,展示了这里的农耕文化和经济繁荣。
诗人以“但令安作息,海宇即豳居”作为结尾。这句话表明,只要人们能够安定地生活,螺阳就可以成为理想的乡村生活之地。诗人通过这句话表达了他对螺阳风土的热爱和向往,同时也传达了他对于理想乡居生活的向往和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