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声爆竹搅宵眠,景象承平廿载前。
谁识神州半焦土,斯民今岁已无年。
【注释】
爆竹声——指除夕、春节时的鞭炮声。承平——国泰民安,政局稳定。廿载——二十个年头。神州——指中国。半焦土——比喻国土被破坏,一片荒凉。斯民——百姓,老百姓。今岁——今年。无年—没有年头。
【赏析】
此诗为作者于除夕夜闻炮声有感而作。前两句写闻炮声后的感受,后两句抒发了对祖国山河破碎的悲痛心情。全诗构思巧妙,意境悲壮,语言简练,感情真挚,是一首反映人民疾苦的好诗。
声声爆竹搅宵眠,景象承平廿载前。
谁识神州半焦土,斯民今岁已无年。
【注释】
爆竹声——指除夕、春节时的鞭炮声。承平——国泰民安,政局稳定。廿载——二十个年头。神州——指中国。半焦土——比喻国土被破坏,一片荒凉。斯民——百姓,老百姓。今岁——今年。无年—没有年头。
【赏析】
此诗为作者于除夕夜闻炮声有感而作。前两句写闻炮声后的感受,后两句抒发了对祖国山河破碎的悲痛心情。全诗构思巧妙,意境悲壮,语言简练,感情真挚,是一首反映人民疾苦的好诗。
《小楼 其五》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作品。这首诗通过描绘诗人在小楼上的所见所感,表达了他对人生、社会和自然的独特见解。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逐句解读: 1. 居近青莲社,庄严百堵兴: - “居近青莲社”:住在靠近莲花社的地方。青莲社是古代佛教的一个修行场所,这里可能指的是与佛学有关的社区或寺庙。 - “庄严百堵兴”:因为接近佛教圣地,周围环境变得庄严而富有生机。 2. 闲踪忘拜佛,冷眼偶看僧: -
【注释】 小楼其二:诗题是《小楼》,第二首。龙侣:喻指志同道合的战友。回翔各有群:各自飞回原处,各有所依。腐儒:迂腐之儒。一死:指以身殉职。聊复壮吾军:聊且为军队增添壮气。择地身何洁:择地而居,身体何其洁净。滔天诉岂闻:滔天之冤何曾传到过陛下耳中?威凤见:威武之鸟出现。枭獍任纷纷:枭、鸱,两种猛禽,喻凶恶之人。纷纷:众多,形容人众多。 【赏析】 此篇写于元末农民起义军领袖朱元璋攻下南京后的情景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商隐的《小楼》诗之一。全诗如下: 诗句释义: 1. "最忆江边寺,常应梦里游" —— 我最怀念的是江边的寺庙,常常在梦中去游历。 2. "再过僧渐老,独坐室如秋" —— 再次经过的时候,和尚们越来越老了,我一个人坐在空荡荡的房间里就像秋天一样。 3. "梵响仍如寂,松声去复留" —— 佛音仍然寂静,松涛声离去后又留下。 4. "百年尘土质,何日复归休" ——
【注释】 1.小楼: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诗:“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此诗应是诗人在蜀中时所作。其八,指这首诗的第八句。 2.还容膝:形容居室狭小。还字有“还留”的意思。 3.时艰:国家多难,政治腐败。 4.负人:辜负他人。 5.佳客:指志同道合的人。佳客,美好之客。 6.亲:亲近。 7.未假:未曾借用。借指未能得到机会施展才华。 8.长污:长期被污染。 9.相柳:指晋傅咸的墓
这首诗的注释如下: 小楼 其三 识字丛忧患,真言在简编。 见知无有尔,未济竟终焉。 齿豁空诸味,心枯泯众缘。 傥稍留四大,还欲补诸天。 译文: 我从小学习识字,但总被忧愁所困,真正的智慧和真理只能在简单的文字中体现。当我得到他人的赏识时,却总是无法长久维持。随着年龄的增长,我的牙齿变得不完整,失去了许多食物的味道。我的心也变得空洞,失去了众多的人生目标。但是,如果我能够稍微保留住自己的身体
【注释】: 小楼,即《小楼赋》的“小楼”。其一:指第一段。孤月仍圆夜,凭栏雨暂休:意思是说,虽然天空中一轮明月还是那么完整,但因为昨夜下过一场大雨,所以现在天还没有放晴。雨暂休:雨暂时停歇了。凭栏:靠在栏杆上。雨暂休:形容雨势小了些。车喧入雷部,屋小似神楼:意思是说,车辆喧闹声传入雷部,小楼虽小却像神仙居住的神楼一样。驱愁生事在,端不废吟讴:意思是说,消除忧愁的办法在于做官当政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陆游的作品。陆游,南宋著名诗人、词人,号放翁。他一生经历了北宋灭亡和南宋初年的政治动乱,他的爱国诗作具有强烈的忧患意识,表达了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 小楼 其七: 苌楚乐无知,人天岂两歧。 愿伸无鬼论,一断有情痴。 书润心苗后,茶甘舌本时。 些微足资老,归尽更何疑。 注释: 1. 小楼:可能是作者居住或创作的地方。其七:这是诗的序号,表明这是陆游的一首诗。 2. 苌楚
【注释】小楼:即《登科后》诗中的“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忘经(zhòng),忘却了经书的学习。多眠损:睡多了损害了。道心:指修道之心。暂清尘漠漠,偏驻雨淫淫:暂时的清凉,只有这一片土地;偏有的雨水,又滋润了大地。 【赏析】 这首诗是写诗人在小楼中饮酒作乐、欣赏美景,并思念故人的情景。首句写诗人在小楼中忘却了经书的学习,沉醉于酒色之中。二句写自己睡多了,损害了修道之心
宿龙泉庵 月黑度云根,高寒不可扪。 全凝苍霭色,始觉夜山尊。 竹雨穿舆入,溪雷隔岭奔。 欲投僧寺宿,灯火辨松门。 注释: 1. 月黑度云根:夜晚的月光被乌云遮挡,无法看清云层的边缘。 2. 高寒不可扪:形容山势高峻,寒冷刺骨,难以攀登触摸。 3. 全凝苍霭色:整个山林都被笼罩在一片苍茫的雾气中,看不清景色。 4. 始觉夜山尊:在夜色中,才发现那些巍峨的山峰是如此崇高。 5. 竹雨穿舆入
《景文诚公挽诗·其二》是一首充满深情与哲理的挽诗,由清末近现代初的陈曾寿所作。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不尽相逢泪,遗馀到死丝。 描述了诗人与景文诚公之间深厚的情感纽带和难以割舍的情感。心寒温室话,情烛太行巇。 描绘了两人在政治理念上的巨大差异和冲突,如同在寒冷的温室中交谈,充满了痛苦和无奈。汲黯茶常挈,诚悬笔暂持。 体现了景文诚公虽身处逆境,却仍坚持原则,不屈不挠的精神风貌。 通过这些诗句
这首诗的格式要求是先输出诗句,再输出译文,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并给必要的关键词加上注释,末尾附上赏析。 诗句:粥饭家风孰识侬,多生禅味尚沉醲。 译文:家中煮粥的习惯,谁又能认出你我?多生的禅味,依然浓烈。 注释:粥饭家风(指家庭中煮粥的习俗),孰识侬(谁认识你),多生禅味(多生的禅味,即禅宗的味道),尚沉醲(仍然浓烈)。 赏析: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家庭中煮粥这一习惯的怀念和感慨
腊八节煮粥感慨赋 香粥分给童子闹膝前,儿时风味渺如烟。 老夫奉佛焚香了,自忏平头六十年。 注释解释: 腊八日是佛教中的一个重要节日,人们通常会煮粥来庆祝。在这首诗中,作者描述了自己在这个节日里煮粥的情景,以及他对过去岁月的回忆和感慨。 1. 香粥分雏闹膝前 - 描述了腊八节煮粥的场景,香粥分给童子(可能是指自己的孩子或者其他小孩子)闹得很开心地围坐在他的膝盖前。"雏"指的是小孩子
注释:雨后的花儿散发出浓郁的香气,更显得幽静深远。我们并排坐着,却无话可说,背对着明亮的月亮。 我的禅心经过无数劫难,在梦境中一刹那仿佛回到了过去。 赏析: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于禅修生活的感悟与体悟。诗中描绘了雨后花香四溢、环境幽静的情景,以及诗人与同伴共坐无话可说、背月明而感到寂寥的心境。最后两句则通过禅心历经劫难、在梦中短暂回到过去的体验,表达了诗人对于禅宗生活的独特见解和深刻体悟
牵牛花 小女儿拉开窗帘叫家人快起来,我披衣站立观看牵牛星。 牵牛花中最幽美的几朵是早晨开放的,露珠滋润的庭院最先感受到了秋天的气息。 注释: 1. 小女:小女儿。 2. 褰帘:拉起窗帘。 3. 早起:天刚亮就起床。 4. 披衣:穿好衣服。 5. 小立:站立。 6. 幽娟:美丽的、秀丽的,指牵牛花。 7. 数朵:几朵。 8. 宜晓:适宜于清晨开放。 9. 入秋:感受到秋天的气息,指牵牛花先开花。
诗句解析与译文: - 浥露层层翠作堆,迎风潋潋紫霞杯。 - 解释:这两句诗描绘了牵牛花在早晨露水覆盖下的景象。"浥露层"指露水湿润了牵牛花的花瓣,使其看起来层层叠叠;"翠作堆"形容这些露水像是绿色的小山丘堆积在牵牛花上。"迎风潋潋紫霞杯"则形容牵牛花在微风中摇曳的样子,如同紫色的酒杯被风吹动,增添了一抹生动的色彩。 - 小园莫笑秋容淡,犹赚衰慵一顾来。 - 解释
【注释】: 1. 老来无事独焚香:意指年纪大了,没有什么事情需要操心,只能静心焚香。 2. 药裹扶身万念忘:意指用药物帮助身体恢复健康,让所有的思念都忘记了。 3. 连日为花抛美睡:意指因为牵牛花而连日熬夜,以至于错过了美好的睡眠时间。 4. 一分犹作少年狂:意指尽管已经到了晚年,但仍保持着年轻时的豪情和激情。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咏物诗,通过对牵牛花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己晚年生活的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