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起萧然简送迎,偶牵诗思下阶行。
日翻鸦阵薄无色,月挂雁群寒有声。
菊径人来双影瘦,柴门天爱一冬晴。
典衣买得江湖集,展对前贤见性情。
【注释】
初冬:冬季的开始。
萧然简送迎:形容病中清冷、寂寞。
偶牵诗思下阶行:偶然触发了作诗的念头,就下台阶散步。
日翻鸦阵薄无色:太阳落山后像乌鸦一样聚集成阵,天空没有一丝颜色。
月挂雁群寒有声:月亮挂在一群大雁的后面,好像它们在发出声音。
菊径:菊花开遍的小道。
柴门:用树枝和草搭成的简陋的门。天爱一冬晴:冬天喜欢晴朗的日子。
典衣买得江湖集:典当衣物换来《江湖集》。
展对前贤见性情:《江湖集》里的文章多是议论时事、抒发性情之作。
【赏析】
这是一首写景抒情诗。诗人因病卧床,心情郁闷,借赏菊抒怀,寄情于物,表达了自己希望与世隔绝、超脱尘世烦恼的情怀。全诗写得清新淡雅,意境优美。
开头两句“病起萧然简送迎,偶牵诗思下阶行”,写出了诗人病后的孤独凄凉和心境的寂寞。“萧然”二字,既写出了诗人因病而变得清冷孤寂的神态,也表现出诗人对世事的厌倦;“简送迎”则表现了诗人闭门不出,不与世俗往来的心境。“偶牵诗思下阶行”,诗人因病情稍愈,便拄着拐杖,从病榻上慢慢走到院子里,一边欣赏着盛开的菊花,一边情不自禁地吟咏起来。“偶”,偶然的意思。这里,诗人以偶然的兴致,写下了偶然的诗句。“牵”,即引起;“下阶行”,即漫步。
诗人进一步描绘了他漫步的情景。“日翻鸦阵薄无色,月挂雁群寒有声。”这两句诗,通过日落月升的景象来表现诗人心境的变化。“日翻鸦阵”、“月挂雁群”,都是运用比喻的手法,形象地描写了傍晚时分,夕阳西坠,暮色渐浓的景象,同时暗示出诗人心情的忧郁。“薄无色”指天色暗淡,没有光彩;“寒有声”指月光如霜雪般的寒冷,给人以清冷的感觉。
第三句“菊径人来双影瘦”,进一步描绘了诗人赏菊时的孤独情景。“菊径”是指长满菊花的小道;“双影瘦”则是指诗人的身影显得更加消瘦。诗人独自行走在菊花小道上,看着身边行人的身影越来越模糊,越发感到孤独。
诗人又写了一个“爱”字:“柴门天爱一冬晴”。这里的“柴门”指的是简陋的住所;“爱”,是喜爱、享受的意思。诗人说,即使是在冬天里,只要天气一好,他也会喜欢这种安静而美好的生活。这一句诗,表现了诗人对简朴生活的向往和对美好时光的珍惜。
最后两句“典衣买得江湖集,展对前贤见性情”,则是诗人对自己读书写作的态度的总结。“典衣”,典当衣物;“江湖集”是一本收录了许多古代文学家作品的书籍;“前贤”,指的是古代的贤人、智者。这两句诗,一方面表明了诗人为了读书而不惜典当衣物,另一方面也显示了诗人对前贤们的崇敬之情。他认为,只有通过阅读前贤的作品,才能更好地理解和领悟他们的思想和情感。
【译文】
病后刚起床,心情很萧索。偶然引发我的诗意,我拄着拐杖,慢慢地走出房门,沿着菊花小道走走停停,观赏着美丽的风景。夕阳西沉,乌鸦归巢,天空一片暗淡。一轮明月挂在大雁飞行的队伍中,仿佛在给它们伴奏。
走在菊花小道上的人越来越少,只剩下我和那两棵树的影子相伴。这时,我才真正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美好和宁静。我想,这就是我所追求的生活吧!
【赏析】
此诗写于作者病愈之后,诗人心情舒畅之际,漫步园中赏菊。首联点染秋意,颔联描绘晚霞夕照之景,颈联写独步赏菊之状,尾联写观书悟理之情。全诗语言清丽自然,意象鲜明生动,意境深远空灵,韵味悠长绵邈。
首联写诗人病愈之初的心境。“病起萧然”四字,概括了诗人病愈之后的心情。诗人因病而卧,身体虚弱,精神状态十分不佳。因此,当他看到周围的景物时,心中难免有些萧索之感。而“简送迎”二字,则形象地描绘了诗人闭门不出、不愿与世人交往的心态。
颔联紧承上联,诗人开始在院子里散步了。“偶牵诗思下阶行”,这句诗的意思是说,在散步的过程中,诗人偶然产生了作诗的念头。于是他拄着拐杖,缓缓地走向台阶,边走边想着诗句。这一联中的“下阶行”,不仅描绘了诗人散步的场景,更体现了他在散步过程中的思绪飘忽不定。
颈联是此诗的关键所在。诗人走到一处空旷的地方,抬头望去,只见夕阳西斜,天空中出现了一片乌云。而此时正值深秋时节,菊花盛开,香气扑鼻。于是,诗人停下脚步,深深地吸了一口花香,陶醉其中。然而,就在这时,他又发现远处有一群大雁在飞翔。由于大雁飞得很高、很远,所以它们的影子在诗人眼中显得格外瘦弱。这一联诗通过对日落、云层、大雁等景象的描绘,展现了一幅美丽而宁静的画面。
尾联则是诗人对诗歌创作的看法和态度。他认为,要想写好一首诗歌,就必须深入观察和体验生活中的点滴细节,才能真正理解其中的真谛。因此,他决定购买《江湖集》,以便更好地品味其中的诗词之美。
此诗通过细腻的语言描绘了一个秋日黄昏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的追求和对诗歌创作的热爱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