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帘外东风软,桃花帘内晨妆懒。

帘外桃花帘内人,人与桃花隔不远。

东风有意揭帘栊,花欲窥人帘不卷。

桃花帘外开仍旧,帘中人比桃花瘦。

花解怜人花也愁,隔帘消息风吹透。

风透湘帘花满庭,庭前春色倍伤情。

闲苔院落门空掩,斜日栏杆人自凭。

凭栏人向东风泣,茜裙偷傍桃花立。

桃花桃叶乱纷纷,花绽新红叶凝碧。

雾裹烟封一万株,烘楼照壁红模糊。

天机烧破鸳鸯锦,春酣欲醒移珊枕。

侍女金盆进水来,香泉影蘸胭脂冷。

胭脂鲜艳何相类,花之颜色人之泪。

若将人泪比桃花,泪自长流花自媚。

泪眼观花泪易干,泪干春尽花憔悴。

憔悴花遮憔悴人,花飞人倦易黄昏。

一声杜宇春归尽,寂寞帘栊空月痕!

”`markdown

诗名:《桃花行》

诗句释义及译文:

  1. 帘外东风软
  • 注释:窗外的春风轻柔。
  • 赏析:描绘了一幅春风吹拂的画面,东风是春天的象征,软则传达了春风的温柔。
  1. 桃花帘内晨妆懒
  • 注释:在桃花帘内的人懒得化妆。
  • 赏析:反映了主人公对生活的消极态度,以及她对外界的疏离感。
  1. 东风有意揭帘栊
  • 注释:东风故意掀起帘子。
  • 赏析:暗示着主人公内心的孤独与无助。
  1. 花欲窥人帘不卷
  • 注释:花想要窥探人却未能。
  • 赏析:通过“欲”字,表现了花与人的微妙关系,也暗示了主人公的心事难言。
  1. 桃花帘外开仍旧
  • 注释:桃花帘外依然如旧。
  • 赏析:表达了一种坚持和不变的情感态度。
  1. 花解怜人花也愁
  • 注释:花朵也能体会到人的情感,同样忧愁。
  • 赏析:通过拟人手法,深化了对主人公内心世界的理解。
  1. 隔帘消息风吹透
  • 注释:风透过隔断的帘子传来消息。
  • 赏析:揭示了人物之间难以逾越的距离感。
  1. 风透湘帘花满庭
  • 注释:风穿透了湘帘,使满庭院的桃花盛开。
  • 赏析:生动地描绘了春天的气息和桃花的美丽。
  1. 庭前春色倍伤情
  • 注释:庭前的春色使人更加伤感。
  • 赏析:表达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和现实的无奈。
  1. 闲苔院落门空掩
  • 注释:院子中的苔藓让门紧闭。
  • 赏析:营造了一种幽静而寂寞的氛围。
  1. 斜日栏杆人自凭
  • 注释:斜阳下,栏杆边有人独自倚靠。
  • 赏析:通过斜日和栏杆,增强了场景的凄凉美感。
  1. 凭栏人向东风泣
  • 注释:倚靠在栏杆上的人在对着东风哭泣。
  • 赏析:形象地表达了主人公内心的悲伤和无助。
  1. 茜裙偷傍桃花立
  • 注释:女子偷偷地站在盛开的桃花旁。
  • 赏析:通过细节描写,增加了场景的真实性和感染力。
  1. 桃花桃叶乱纷纷
  • 注释:桃花和桃叶杂乱无章。
  • 赏析:用词简练而生动,展现了春天生机勃勃的景象。
  1. 花绽新红叶凝碧
  • 注释:花朵绽放出新的颜色,而叶子则保持翠绿。
  • 赏析:通过颜色对比,突出了春天的活力和生命力。
  1. 雾裹烟封一万株
  • 注释:云雾缭绕,仿佛有一万株桃花被烟雨笼罩。
  • 赏析:通过夸张的手法,增强了画面的美感和神秘感。
  1. 烘楼照壁红模糊
  • 注释:红色的楼阁和墙壁在雾中显得朦胧不清。
  • 赏析:营造出一种梦幻般的氛围,增添了诗意。
  1. 天机烧破鸳鸯锦
  • 注释:天机破裂,犹如烧毁了鸳鸯锦。
  • 赏析:象征性地表达了爱情的破碎和生命的无常。
  1. 春酣欲醒移珊枕
  • 注释:春天到了,似乎要醒了,把枕头都移动了。
  • 赏析:表达了对春天到来的喜悦和对即将离别的不舍。
  1. 侍女金盆进水来
  • 注释:侍女端来了水。
  • 赏析:为接下来的场景过渡作了铺垫,预示着即将发生的变故。
  1. 香泉影蘸胭脂冷
  • 注释:水中映出的香泉与胭脂的颜色形成鲜明对比。
  • 赏析:通过色彩对比,增强了视觉的冲击感,同时也寓意着主人公心境的变化。
  1. 胭脂鲜艳何相类
  • 注释:胭脂鲜艳,但与花的色彩相似。
  • 赏析:比喻了主人公的美貌与花容相似的不幸命运。
  1. 若将人泪比桃花
  • 注释:如果把人的泪水比作桃花一样美丽却短暂。
  • 赏析:通过比喻,表达了对美好事物易逝的感慨。
  1. 泪眼观花泪易干
  • 注释:眼泪湿润了双眼,看花时泪水也容易干涸。
  • 赏析:反映了主人公对美好事物的眷恋和哀伤。
  1. 泪干春尽花憔悴
  • 注释:春去花谢,泪已流尽,花儿也显得憔悴了。
  • 赏析:总结了全诗的主题,表达了对生命无常的感慨。

赏析:

《桃花行》是一首借景抒情的诗歌,通过对桃花与人物的对照描写,深刻地反映了诗人对人生、爱情和命运的思考。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春天的美好景象,更通过桃花与人的命运交织,表达了诗人对生命流逝的无奈和对美好事物的珍惜。诗中的“桃花”不仅是春天的象征,也暗指黛玉的生命状态,通过“桃花”的比喻,表达了诗人对黛玉的同情和对其命运的忧虑。整体上,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刻的思想内容,成为我国古典诗歌中的佳作之一。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