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镇义棠过,故关冷泉摩。
两山争壁立,湍悍夹汾河。
【注释】
- 发:出发。
- 义棠:地名,位于介休县境内,为晋之故关。
- 过:经过。
- 义棠宿:在义棠过夜。
- 灵石:古县名,今属山西。
- 即事:即景赋诗。
【赏析】
此诗是诗人于公元803年(唐武宗会昌五年)秋天从介休县出发,途经义棠、到达灵石途中的即景之作。首句写行经义棠,次句点出此行的地点,第三句描绘了沿途的山势,第四、五句则描写了黄河水势湍急。全篇以简练的语言描绘了一幅秋色图。
古镇义棠过,故关冷泉摩。
两山争壁立,湍悍夹汾河。
【注释】
【解析】 此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首先,理解全诗的内容和思想情感是解答本题的关键;然后,分析诗歌的内容、语言、表达技巧及诗人的思想情感。“发介休县过义棠宿灵石途中即事 其二”的意思是“经过介休县,在义棠宿了一夜就到灵石的途中即兴赋诗”。 【答案】 ①第一句写介休县境内的自然景观。介休地处太行山之阳,地势平坦,土地肥沃,气候温暖湿润。松树苍翠挺拔,枝叶繁茂,郁郁葱葱
胡寅谷内弟善饮赠以酒券,以诗见报即和原韵 东京擅长风节,俊逸与顾恺之齐名。 后来降为阮籍之辈,烂醉于酒垆中。 文藻何足贵,彩禽尾毕逋。 尔我道义相洽,促膝谈笑爱蘧庐。 高谈阔论揖管仲、乐毅,论文薄三苏。 精研治民术,平衡披王符。 嬉今而骂古人,腐儒有何辜。 华颠如故,霜雪洒头颅。 君方谢秉铎,我久滞瀛壶。 君文涵万有,我智辨无余。 性只分狂狷,才亦判腴枯。 君抚宓子琴,我啖乐正餔。 我歌君且舞
【注释】 发介休县:从介休出发,经过义棠住宿于灵石途中。即事:写所见所感的事。 苍茫:广阔无边。吊古情:感叹往昔的遗迹。 【赏析】 “灵石浮水上”,写景,灵石山屹立在汾水南岸,山体雄伟,巍峨高耸,犹如一座巨大的山峰浮在水中,气势磅礴。“扣之出金声”,写触物生情。古人认为敲击石头会发出铿锵之声,这里借以比喻诗人的诗才横溢、文思敏捷,如同敲击石钟发出的清脆响声,使读者为之赞叹不已。 “虫篆谁能识”句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答此类试题,要熟记诗歌内容并结合题目要求进行作答。此诗大意为:野舟不系缆,疏柳覆清津。穴处人家惯,宛然葛天民。 译文: 野舟不系缆,疏柳覆清津。 穴处人家惯,宛然葛天民。 赏析: 首句“野舟不系缆”,点明了这是一首描写旅途的诗。次句写岸边,是一幅有声有色的画卷,在诗人眼里,“疏柳”是“清津”,而“清津”又是“野舟”;第三句写“穴处”
【注释】 1. 发:出发。 2. 义棠:地名,位于介休县境内,为晋之故关。 3. 过:经过。 4. 义棠宿:在义棠过夜。 5. 灵石:古县名,今属山西。 6. 即事:即景赋诗。 【赏析】 此诗是诗人于公元803年(唐武宗会昌五年)秋天从介休县出发,途经义棠、到达灵石途中的即景之作。首句写行经义棠,次句点出此行的地点,第三句描绘了沿途的山势,第四、五句则描写了黄河水势湍急
乳哺请看檞上鸦,萧然两鬓雪霜加。 展书心似盈蹊草,作字瞳如隔镜花。 身世冥冥纷去雁,官私苦苦辨鸣蛙。 闲窗搓手浑忙甚,不是诗筒是画叉。 注释: - 乳哺请看檞上鸦:指孩子吮着母亲的乳头。檞,即橡树,一种常绿乔木。鸦是一种鸟类,这里用来比喻婴儿。 - 萧然两鬓雪霜加:形容人年纪大了,头发和两鬓都白了。 - 展书心似盈蹊草:形容阅读书籍时的心情如同走在田间小路上。 - 作字瞳如隔镜花
【解析】 此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赏析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要求“发介休县过义棠宿灵石途中即事其二”,然后分析诗歌内容,并结合题目要求进行理解、分析和赏析。“松檞蔚青葱,山花弥岭红。”意思是:松树苍翠茂密,满山遍野的山花红艳欲滴。“梯田绿万顷,灌溉一渠通。”意思是:层层叠叠的山坡上,是一片片碧绿的梯田;一条条纵横交错的水渠连接着田间地头。这两句诗写景有层次感,由远及近
【注释】 冠:戴 爵:官名。通津:指四通八达的道路。古:古代 谷寒雀鼠空:形容山深林密,人迹罕至。 前山绝顶处:指灵石县的天柱峰。 危塔矗云中:指晋安王萧纲所建的凌云台。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在游览介休、义棠、灵石途中有感而作的。首句写介休县道通四海,交通便利。第二句写介休境内山深林密,人迹罕至。第三句点出题中“宿灵石”之意。第四句点明“宿灵石”之所。五、六句写灵石县天柱峰之高峻,凌霄台之雄伟
【注释】 齿契:形容水流湍急。 颓(tuí)岸:指河岸陡峻。 冱(hù):凝结成冰。 径仄:道路狭窄,曲折。 怀坦:心胸开阔。 王尊:汉代名将王尊,字仲翁,以正直廉洁著称。 【赏析】 此诗为诗人游览介休、灵石途中即事之作。首二句写山势之高峻。三、四句写心境之开阔。五、六句写志向之高远与不纷扰。全诗意境高朗,气韵清刚
胡寅谷内弟善饮赠以酒券,以诗见报即和原韵 东京擅长风节,俊逸与顾恺之齐名。 后来降为阮籍之辈,烂醉于酒垆中。 文藻何足贵,彩禽尾毕逋。 尔我道义相洽,促膝谈笑爱蘧庐。 高谈阔论揖管仲、乐毅,论文薄三苏。 精研治民术,平衡披王符。 嬉今而骂古人,腐儒有何辜。 华颠如故,霜雪洒头颅。 君方谢秉铎,我久滞瀛壶。 君文涵万有,我智辨无余。 性只分狂狷,才亦判腴枯。 君抚宓子琴,我啖乐正餔。 我歌君且舞
【注释】 齿契:形容水流湍急。 颓(tuí)岸:指河岸陡峻。 冱(hù):凝结成冰。 径仄:道路狭窄,曲折。 怀坦:心胸开阔。 王尊:汉代名将王尊,字仲翁,以正直廉洁著称。 【赏析】 此诗为诗人游览介休、灵石途中即事之作。首二句写山势之高峻。三、四句写心境之开阔。五、六句写志向之高远与不纷扰。全诗意境高朗,气韵清刚
【注释】 冠:戴 爵:官名。通津:指四通八达的道路。古:古代 谷寒雀鼠空:形容山深林密,人迹罕至。 前山绝顶处:指灵石县的天柱峰。 危塔矗云中:指晋安王萧纲所建的凌云台。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在游览介休、义棠、灵石途中有感而作的。首句写介休县道通四海,交通便利。第二句写介休境内山深林密,人迹罕至。第三句点出题中“宿灵石”之意。第四句点明“宿灵石”之所。五、六句写灵石县天柱峰之高峻,凌霄台之雄伟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答此类试题,要熟记诗歌内容并结合题目要求进行作答。此诗大意为:野舟不系缆,疏柳覆清津。穴处人家惯,宛然葛天民。 译文: 野舟不系缆,疏柳覆清津。 穴处人家惯,宛然葛天民。 赏析: 首句“野舟不系缆”,点明了这是一首描写旅途的诗。次句写岸边,是一幅有声有色的画卷,在诗人眼里,“疏柳”是“清津”,而“清津”又是“野舟”;第三句写“穴处”
【注释】 发介休县:从介休出发,经过义棠住宿于灵石途中。即事:写所见所感的事。 苍茫:广阔无边。吊古情:感叹往昔的遗迹。 【赏析】 “灵石浮水上”,写景,灵石山屹立在汾水南岸,山体雄伟,巍峨高耸,犹如一座巨大的山峰浮在水中,气势磅礴。“扣之出金声”,写触物生情。古人认为敲击石头会发出铿锵之声,这里借以比喻诗人的诗才横溢、文思敏捷,如同敲击石钟发出的清脆响声,使读者为之赞叹不已。 “虫篆谁能识”句
注释: 同侯夷门山人村外散怀:在侯夷门山人的村庄外散心。 放脚荒郊外,欹斜憩夕阴:放下脚步,来到荒芜的郊外;靠着一棵歪斜的树木休息,看着夕阳的影子。 渐看云影远,久坐草痕深:渐渐地看到云的影子越来越远,坐下来看草的痕迹越来越深。 红树多遮寺,青山半出林:红色的树木很多遮蔽了寺庙,青翠的山峦只露出一半。 与君今日好,搔首共长吟:与你今天相聚很好,我搔了头一起长吟。 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