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前生气傲清霜,春月娟娟照曲塘。
七里雾深虚揽镜,五铢衣薄不盈箱。
独怜横笛归隋苑,可有珍珠慰蜀王。
问道秦川新织锦,肯将花样列宫坊。

【解析】

这是首写景小诗,诗人以梅花自喻,表现自己傲岸不羁的性格和清高脱俗的情怀。

“花前生气傲清霜”,是说梅花盛开在花丛中,显得生机勃勃,傲视着严寒的霜雪,写出了梅花不畏严寒、敢于与霜雪抗争的品格。“傲”字突出了梅花的傲骨。

“春月娟娟照曲塘”,描写的是春天的景色,月光如洗,映照着曲折的池塘,给人以宁静而优美的意境。

“七里雾深虚揽镜”,是说远处的云雾弥漫笼罩着七里的湖面,如同人在湖上虚设一面镜子,写出了诗人对大自然美景的喜爱之情。虚揽镜是说诗人像人一样,用虚设的镜子去观赏眼前的美景。

“五铢衣薄不盈箱,独怜横笛归隋苑”,意思是说,穿着薄如轻绢的衣服,我不禁感到寒酸,只有那横吹的笛子,才足以安慰我的心灵。这里写出了诗人内心的孤寂、苦闷,也表现了他的不慕名利、不随流俗的清高性格。

“可有珍珠慰蜀王”,意思是说:难道只有珍珠才能慰藉那些受宠若惊的蜀王吗?这里暗含诗人对统治者的不满情绪。

“问道秦川新织锦,肯将花样列宫坊”,意思是说:如果问我从哪里来,那就得告诉我来自美丽的秦川,那里有绚丽多彩的新织锦,让人爱不释手!这两句是诗人想象中的询问,也是他对现实的反问,表达了他对现实社会的不满以及渴望改变的心情。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咏梅抒怀诗。诗人把自身比作梅花,表现出自己的傲岸不羁和清高脱俗。全诗句句咏梅,但并非单纯写景,而是融情于景,借咏梅抒发自己的情怀和志向。

首联“花前生气傲清霜,春月娟娟照曲塘。”诗人先点明题意,然后通过“生气”“傲清霜”“娟娟”等形容词语,形象地描摹出梅花枝头怒放时的姿态,并以此表达自己傲骨铮铮的气概。

颔联“七里雾深虚揽镜,五铢衣薄不盈箱。”“虚揽镜”即虚设的镜子,用以比喻诗人对自然景物的欣赏。

颈联“独怜横笛归隋苑,可有珍珠慰蜀王。”“隋苑”指隋炀帝所建的离宫,此指隋炀帝之苑。诗人在此巧妙地运用典故,以“可有珍珠慰蜀王”暗示自己对当政者的不满。

尾联“问道秦川新织锦,肯将花样列宫坊。”诗人在这里又以“新织锦”和“宫坊”两个关键词语,表达了他对当时社会的不满。他希望人们能够看到真正美好的事物,而不是华而不实的东西。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