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照半城郭,秋风动渺茫。
云平孤树迥,山涌暮天苍。
夕气散群鸟,寒风薄大荒。
独怜篱下菊,晚节有馀芳。

重九东城晚眺

落照半城郭,秋风动渺茫。

云平孤树迥,山涌暮天苍。

夕气散群鸟,寒风薄大荒。

独怜篱下菊,晚节有馀芳。

注释:

  1. 重九:重阳节,农历九月九日,古人认为这一天阳气最盛,适合登高远眺。
  2. 东城:即洛阳东城,这里指代作者所在地的洛阳。
  3. 暮景:傍晚的景象。
  4. 夕气:夕阳的余晖,也形容傍晚时分的景色。
  5. 孤树迥:孤零零的树木,远远地矗立着。
  6. 暮天苍:暮色中的天空,显得辽阔而深沉。
  7. 寒风薄大荒:形容秋天的寒风刮得非常猛烈,吹散了大地上的气息。
  8. 独怜篱下菊,晚节有馀芳:诗人独自欣赏篱笆旁边的菊花,虽然菊花已经开败,但其晚来的美丽仍然令人赞叹。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之涣的作品。诗人通过描写重阳节时的东城景象,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人生晚节的感慨。

首句“落照半城郭”,描绘了夕阳西下时,整个城市被金色的余晖所笼罩的情景。这里,“落”字生动地描绘了夕阳的坠落,给人一种时间流逝的感概。

第二句“秋风动渺茫”,则是在描述秋风带来的凉爽感觉,以及秋天特有的空旷感。这里的“渺茫”二字,既表达了秋风带来的广阔感受,也暗示了时间的流逝。

第三四句,诗人通过“云平孤树迥”和“山涌暮天苍”两个画面,展现了秋天的自然景观。其中,“孤树迥”描绘了天空中的树木显得孤立而又遥远,而“山涌暮天苍”则形容山脉在黄昏的天空下显得更加雄伟壮阔。

接下来的四句,诗人转向了人的感受。“夕气散群鸟”,描述了夕阳的余晖让周围的鸟儿飞向远方;“寒风薄大荒”,则形象地表现了秋天寒风凛冽,吹拂过大地的景象。

诗人以“独怜篱下菊”收尾,表达了自己对篱笆边菊花的喜爱和赞赏。尽管菊花已开败,但它的美丽依然让人感到欣慰和赞叹。整首诗以自然景物为背景,通过细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独特感悟和对人生晚节的珍视。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