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上高楼接大荒,水天无际思茫茫。
中原老病三年艾,辽海归心一苇航。
方是羹枭佐欢伯,不曾盐骥脱孙阳。
暮江烟树乡书远,收拾闲愁托雁行。
这首诗是诗人在端午节期间,从申浦(今上海)羁留时所作。全诗抒发了诗人漂泊异乡、怀念故乡之情。
首句“沪上高楼接大荒”中的“沪上”指上海,“高楼”指的是上海的高层建筑,“大荒”则是一片广阔无垠的土地,诗人用“高楼接大荒”来形容自己身处繁华都市却感到孤独和荒凉,这反映了他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第二句“水天无际思茫茫”中的“水天无际”形容江水的辽阔和天空的空旷,诗人通过这样的描写表达了他内心的迷茫和无助感,同时也暗示了他对未来的不确定和担忧。
第三句“中原老病三年艾”中的“中原”指的是中原大地,“艾”是一种草药,这里可能是指中药。这句诗反映了诗人在异乡长期患病、生活困苦的状态,同时也表达了他对家乡的深深思念。
第四句“辽海归心一苇航”中的“辽海”指的是大海,“归心”指的是回家的愿望,“一苇航”则是指用一根芦苇作为船,用来比喻归家之路艰难而漫长。诗人用这句话表达了他对回家的渴望和对归家的坚定信念。
第五句“方是羹枭佐欢伯”中的“羹枭”可能是指一种鸟名或者美食名称,“欢伯”是古代神话中主管欢乐的神祗,这里的“欢伯”可能是诗人自喻为快乐的主宰者。这句诗表达了诗人虽然身处逆境,但依然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相信困境只是暂时的。
第六句“不曾盐骥脱孙阳”中的“盐骥”可能是指一种马,而“孙阳”是古代传说中善于驯马的人,这里的“孙阳”可能是诗人自喻为能够驾驭命运的智者。这句诗表达了诗人虽然身处困境,但依然相信自己有能力和智慧去克服困难,摆脱困境。
最后一句“暮江烟树乡书远,收拾闲愁托雁行”中的“暮江烟树”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美丽的江南景色,而“闲愁”则是指诗人内心的忧虑和烦恼。这句诗表达了诗人想要通过寄送书信来寄托自己的情感,同时也希望借助大雁的迁徙来传递自己的思念之情。诗人通过这样的手法展现了他对家乡的深深眷恋和对故土的强烈归属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