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宵邻巷捣寒衣,陌上青青作絮非。
金缕歌残人去久,玉门书到雁来稀。
从教心事长条绾,枉任芳时落杵飞。
江上迢遥数归计,风风雨雨不曾违。

【注释】

捣寒衣:捣制寒衣,以御冬日寒冷。

陌上青青:指田间的柳树。

金缕歌残:指《木兰辞》中”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的描写。人去久,指女子出嫁后,丈夫已去远方。

玉门书到:指《塞下曲》中”玉关殊未入,少妇莫停梭。”

长条:这里指柳枝。绾,系结。

枉任:徒然、白白地。芳时,美好的时光。落杵飞,指捣衣的杵落下。杵是一种农具。

迢遥:长远。

数归计:计算回去的次数。

风风雨雨不曾违:指不管天气多么恶劣,总是按时回家。

【赏析】

这首诗的作者是清代诗人朱彝尊。朱彝尊在《静志室文集》的《秋柳四章次鱼洋山人韵》一文中说,他写的这四首诗是“为邻巷妇人作也”。

这首诗前两首都是写邻巷妇女捣制寒衣的情景,第三首则写妇女思念丈夫之情,第四首抒发了妇女盼望早日回家过好时光的愿望。全诗感情真挚,语言朴实,风格清新自然。

首两句写捣衣的情景。“昨宵”二句,点明时间是在昨夜。“邻巷”,即邻家的小巷,这里泛指街巷。“捣寒衣”是古代妇女的一种风俗,因为冬天天气转凉,所以人们就忙着做棉衣、棉鞋等御寒用品。“陌上青青作絮非”,说明她们正在用柳条做棉絮,而柳条却已经长得青青绿绿,不再是以前那样柔软可人了。这里的“作絮非”是说柳絮已经结成了絮状的东西,不再是那种轻盈的柳絮了,而是指柳条已经长得很长了。“作絮”二字,既写出了柳条的生长过程,又写出了它的变化过程。“陌上”二句,不仅写出了妇女们正在做棉絮的情景,还表现出了她们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美好憧憬。

接下来三句写妇女们的心事。“金缕歌残”二句,描绘出一幅美丽的画面:妇女们在唱歌,歌声悠扬动听;而丈夫们却已经远去,不再回来。这里的“人去久”是指丈夫们出门在外的时间很长,而“雁来稀”则是说他们回家的时间很少。这些诗句不仅写出了妇女们对丈夫的思念之情,还表现出了他们之间的深厚感情。“从教心事长条绾,枉任芳时落杵飞。”这里的“心事”指的是妇女们内心的忧虑和思念之情。“长条”是指柳条,这里用来比喻妇女们的内心世界。“枉任芳时落杵飞”则表达了她们希望丈夫早点回家的心情。这里所说的“芳时”指的是美好的时光,“枉任”则是徒劳的意思。整句话的意思是说,尽管妇女们内心充满了思念之情和担忧,但她们仍然希望丈夫早点回家,不要辜负了她们的等待。

最后两句是整首诗的总结和升华。“江上迢遥数归计”,这句诗的意思是说,虽然距离遥远,但是她们还是坚持每天回家看望老人和孩子,这是她们的责任和义务。“风风雨雨不曾违”,意思是说不管遇到什么困难和挫折,她们都坚持回家看望家人,从未违背过自己的诺言。这里的“风雨”既是指自然的天气变化,也是指她们生活中的各种困难和挫折。整句话的意思是说,她们无论遇到什么情况都会坚持下去,不会违背自己的初衷和信念。

这首诗通过描绘邻巷妇女们捣衣的情景以及她们的心事,表现了她们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美好憧憬。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她们的关心和祝福。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