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数春虫堕影纤,睡馀微觉晓寒严。
飞花陌上垂垂老,去燕巢端昔昔盐。
天送珠尘入诗卷,风持冰箸插堂檐。
门前未便深三尺,才拂墙阴石笏尖。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基本能力。首先要读懂诗句,然后把握诗中形象的特点。“飞花陌上垂垂老”中的“飞花”指的是飘落的雪花;“去燕巢端昔昔盐”中的“去燕”指的是飞过的燕子。
【答案】
无数春虫堕影纤(春虫坠落的影子纤细如丝),睡馀微觉晓寒严(醒来时感到寒冷)。飞花陌上垂垂老(飞舞着的花瓣渐渐衰老),去燕巢端昔昔盐(飞走的燕子筑起了巢,昔日的盐也化成了雪)。天送珠尘入诗卷(天将珍珠般的雪尘撒在诗篇里),风持冰箸插堂檐(风把冰制的筷子插在屋檐上)。门前未便深三尺(门外的雪还没有深到三尺高),才拂墙阴石笏尖(刚刚扫过墙角的石碑)。赏析:这是一首冬景小令诗。首二句写诗人在大雪纷飞之际,刚醒来,觉得寒冷异常。三四句以物拟人,写出了雪花在空中缓缓落下,飞花已变作雪的样子,而飞过的燕子已经结起了新窝。五六句写诗人用扫帚扫去门前积着的白雪,扫出一条小路来,但还嫌不够,又拿起石笏来铲雪。七八句写诗人扫雪后,又用扫帚将雪扫成堆,准备运走,但还未走到门口,又见雪越下越大,只好折回继续扫雪。全诗描写了诗人不畏严寒,扫雪除冰的劳动场景,表现了作者勤劳朴实的精神风貌。此诗虽无豪情壮语,但意境清幽,韵味悠长,颇得读者喜爱。